据国家工商局网站统计,截止到2018年5月30日,注册的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达到814家,仅最近一年内成立的医生集团为666家,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医生集团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的局面。
股权设计中公认的原则是避免极端化,即避免股权均分和一股独大,那么医生集团在创业初期是否就一定不能股权均分呢?如果股权均分又将如何规避后期的风险呢?邵律师在此为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中国合伙人》里面有句经典台词:不要和朋友合伙开公司。中国的合伙人大多有个通病,就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但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社会,如何做到同患难,同富贵呢?对于医生集团这种以医生作为核心人才的企业又该如何实现共赢呢?
想和大家说一个“海底捞”的故事:1994年四个年轻人共同出资了8000元,开了一家餐饮店,四人的股权分别为25%,后来这四人成为了两对夫妻,就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其股权比例就各占50%,海底捞凭借其过人的服务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2007年准备布局上市的海底捞决定引入资本,融资方对于均分的股权提出了质疑,于是双方进行了协商,最后施永宏夫妇大度的以原始价格将其持有的18%股权转让给了张勇夫妇,要知道当时海底捞一年的营业额也要好几千万,其估值已经溢价了很多,以原始价格转让,施永宏夫妇相当于损失了多少呢?
后来有媒体采访施永宏时,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股份少了,钱却赚得多了。”施永宏也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最佳合伙人”。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在港交所申请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业总额106.37亿元,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媒体预估上市后施永宏夫妇的身价将上百亿。
“海底捞”无疑是成功的,实现了合伙人双赢。因此很多时候人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医生集团很多都是好几个医生一起出去创业,有的是大学同学,有的是多年同事搭档,会有一个固定的团队,形成固定的搭配。当这样的医生团体创业时,初期你说股权一定要分个高低出来,恐怕很难,早期的股权在没有产生价值的时候,不按照出资来进行分配,你得让对方心服口服,没有这样的本事,恐怕均分在所难免。
很多人会问邵律师,都说均分的股权必死无疑,是这样吗?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把“海底捞”的故事告诉他们。对于医生集团,搭档型医生集团的创业,前期的股权设计未必不可均分,但是事先得用协议的方式来约定好,将来如果每个人对企业贡献出现比例不同时,对股权进行动态的调整,将业绩考核与股权比例进行挂钩,分红权与投票权相分离,保障各方的权益。
因此,在搭档型医生集团创业初期无法分出股权高低的情况下,采取股权均分未尝不是一种办法,采用股东协议进行事先的约定,实时调整,将眼光放的远一些,格局大一些,万事有商有量,真正做到同心协力,如此才能实现如“海底捞”般的发展,为医生集团创业之路不断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