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成县市试点药品零加价
从2月9日召开的2012年广东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该省将选取30%的县(市)先行试点取消药品加价,2013年在所有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展开零加价卖药。
据介绍,该省将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完善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监管等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力争到2015年基本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作为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该省将建立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奖补机制,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要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步落实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政策,提高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
另据悉,从今年起,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元,将婚前、孕前和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纳入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防止重型地贫患儿出生。(谭琳玲/周紫霄)
青海:68家县医院推行综合改革
从近日召开的2012年青海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该省将全面取消西宁、格尔木两市试点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省财政一次性给予50%的补助。在去年14家县级公立医院推进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今年该省将在68家县级公立医院推行综合改革。
该省将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物加成、建立稳定长效的经费补偿机制、科学合理的价格调节机制、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分配机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该省将在纳入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和县级医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继续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完善编制管理、落实投入补偿政策、推进价格和医保支付改革,着力建立有保障、高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发展长效机制。
据介绍,2011年,该省所有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243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该省决定从2011年12月1日起,安排药品加成补助资金3000万元,一次性取消14所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包括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试点医院的药品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该省通过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试点取消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使群众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去年,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次均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24.73%,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2.7%,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7.79%。(何君)
河北:探索“一零一免一降一提”
2012年河北省卫生工作会议2月8日召开,该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在会上提出,今年该省将探索实施“一零一免一降一提”的改革措施,大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基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该省提出的“一零一免一降一提”改革措施分别是,药品和高值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和使用;免收门诊挂号费;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部分医疗服务技术价格。通过调整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弥补医院的合理减收,取消药品加成,使群众就医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悉,今年在11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医院率先推行的基础上,该省将深入剖析县医院运行现状,做好补偿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为政府补贴提供客观依据。
此外,该省要求,今年力争在医疗资源引进的政策和机制上有新突破,主动加强与京津医疗机构全方位的合作。针对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把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作为重点,采取“市对乡、县对村”模式,开展大规模强化培训。该省年内还要启动30个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76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周志山/肖建军/刘麟韵)
山西:34个试点县改革升级
从2月10日召开的2012年山西省卫生工作暨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获悉,该省今年将在34个县(市、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
据了解,2011年,山西省确定了34个县(市、区)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一年的努力,所有试点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了二级甲等水平。2012年,该省将以这34个县(市、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取消以药补医,探索建立强化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激发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同时,山西省将按照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药品供应一体化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六个一体化”的思路,在这34个县(市、区)同步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重点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上实现突破。
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在会上要求,各试点县(市、区)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出台专门的保障措施,下决心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王鹏)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