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计划取消对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限制。这是自2016年全面推行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升级”。它意味着,中国推行了约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或将迎来历史性的终结!此消息一出,A股“二胎概念股”板块大涨。
参考彭博社以“China Considers Ending Birth Limits as Soon as This Year”为题的报道,国务院已委托相关部门进行针对“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变革。领导层希望借此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文章引述知情人士的透露, 相关决定最早可能在2018年第四季度做出,而对外公布相关政策变革或将推迟至2019年。
1.改“计划”为“独立”?
这一新变革被称为“独立生育”(independent fertility),是对“计划生育”的全面放权。据悉,初步可行性研究已于4月份提交给国务院,并揭示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生育限制的好处是有限的。对此,国务院总理提出开展更多相关研究的要求。
但是,这一消息并未获得国务院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直接回应。
1982年,“计划生育”被先后写入中共十二大报告、落实进宪法,自此“严格一孩”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升至国家层面,并开始长期推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是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推行的,但是它加剧了人口失衡。根据CIA世界概况的数据,中国的男女比例为106:100(全球为102:100)。
有人士称,“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将终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性试验之一,它加剧了人口的老龄化,导致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迫使几代中国父母缴纳罚款、接受堕胎或者在阴影中抚养孩子。
2.生育政策为何再变革?
2016年,中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然而,随后的两年里新生儿出生率、出生数量并未达到预期,这给决策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年轻一代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的出生率下降了3.5%,为1720万。这几乎抵消了由二孩政策带动的生育增加的一半。
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加重,出生率的下降将对国家和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养老和医疗成本以及劳动力。去年,国务院预计,截至2030年,中国约1/4的人口将达到60岁及以上(2010年这一年龄段人口仅占13%)。
3.专家如何看?
在《财经》杂志题为《人口政策下一步:是否应取消所有生育限制?》的报道中,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胡湛表示:“全面放开生育应该只是一个时间表的问题。从人口学角度看,越快全面放开生育越好,当下再在生育上做出计划和限制没有意义。但也可以理解,制度变迁往往滞后于人口结构调整的需求。”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认为,中共十九大也释放了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信号,决策层的态度已经把人口当成一种优势,也看到了中国存在的低生育率危机。
4.“二胎概念股”逆势大涨
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取消”的新闻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受此消息的影响,当天上午上证指数小幅下跌,“二胎概念股”却逆势迎来突如其来的涨停潮。其中,母婴用品制造商、儿童用药、玩具制造商、婴儿奶粉生产商、婴幼儿教育等股价悉数应声上涨,集体冲高。婴童行业,涉及奶粉、母婴生活用品、玩具、母婴医疗及儿童用药、婴幼儿教育、儿童服饰等等多个方面,A股上市公司中多家行业公司被纳入“二胎概念股”。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父母把孩子带大到16岁的抚养总成本平均25万元,平均每年的花费1.6万元,如果每年新增出生人口500-600万左右,那么将拉动1千亿左右的消费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一致,红利在于长远。从短期来看,因政策放开,可能会导致婴儿潮的到来,继而拉动相关医药、消费、科技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