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网5月10日讯 控制药占比不仅在时间上变得更为紧迫,在品种选择上临床价值的标准也与以往出现很大不同,医保将为更有价值的药品买单。
近日,医药朋友圈流出了这样一则消息:西南某医院药学部药库发布通知,自2018年4月26起,该院将对除湿止痒洗液、川黄口服液、慢肾宁合剂等20种药品不再购进,另外,对替波定、力扑素、波立维等13种药品进行限量采购。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17年底掀起的辅助用药限制风波。一方面,“神药”事件频起,带来震惊全国的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药占比作为医院考核的重要标准,2017年下半开始正式落实,到了年末结算的关键时间节点,医院不得不采取突击控费的应对方法。
而此次该医院自2018年上半年即开展了药品控费行动,以小见大不难看出,医院控制药占比、限制甚至停用部分药品的临床供应从今年开始不再是临时抱佛脚的解决方法,而将成为常态化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部分限制用药,不少大企业的在临床上获一定认可的基药品种也出现在该院的限制名单中,例如绿叶的力扑素、杭州赛诺菲圣拉民生的波立维、BMS的博路定等。这也就是意味着,控制药占比不仅在时间上变得更为紧迫,在品种选择上临床价值的标准也与以往出现很大不同,医保将为更有价值的药品买单。
有行业人士曾对E药经理人表示,控制药占比在2018年会成为常态,最终推动医院端和药店端的药品品类结构的调整。不仅是企业的销售环节,这种常态变化将触发企业全方位调整,特别是研发环节,企业必须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仿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势必会成为市场新宠,此外企业需要梳理产品体系,激活低价药产品。
控制药占比趋严的形势似乎与大部制改革的落地有了承接。外界认为原定于4月底公布架构的医疗保障局结果迟迟未公布,而作为承担定价、招标、医保报销的被称为“史上最强医保部门”的重要部门,虽然上层还未出手,基层已开始提前部署每一步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