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中国研发新单体卟啉光动力药已完成3期临床试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08  浏览次数:205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一种新型的光动力药物——注射用海姆泊芬有望在鲜红斑痣的治疗领域崭露头角。该药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联合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是一种新的单体卟啉类光动力药物,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其结构明确、代谢迅速,可快速从组织中清除,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很低,急性和长期毒性均低于第一代光动力药物血卟啉衍生物。

    鲜红斑痣的治疗早期采用外科植皮、同位素、冷冻等方法,均会损伤皮肤而产生疤痕。近年来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血管层较薄的病灶疗效显著,但对于大面积、较重的病变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操作不慎易留疤痕、容易复发等缺陷。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鲜红斑痣治疗的新方法,它是以光、光动力药物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光动力药物经静脉注射后被病灶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吸收,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后,在有氧环境下产生细胞毒物质,使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被选择性破坏,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和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疗法拥有起效快、病灶消退均匀、治愈率高、瘢痕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优势。但是以往的光动力药物如血卟啉衍生物由于组分复杂,在体内排泄缓慢,患者在治疗后要进行超过1个月的严格避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限制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对健康受试者使用注射用海姆泊芬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分为2.5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7.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4个药物剂量组,受试者给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室内活动,外出需采取措施遮蔽阳光,避光期为一周。结果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注射用海姆泊芬对参加研究的中国健康受试者是安全、可耐受的,所有受试者都未发生光敏副反应。注射用海姆泊芬从人体内清除的速度很快,其半衰期小于2小时。该研究表明注射用海姆泊芬具有安全性高、避光期短的优点,可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顺应性,有望成为鲜红斑痣患者治疗的理想药物。

    延伸阅读:

    鲜红斑痣即我们常说的“红胎记”,是血管瘤的一种,表现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属于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多以单侧并以右侧多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鲜红斑痣如不及时治疗,65%以上的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在40岁以前出现增厚或发生结节,严重影响容貌和心理,患者会出现自卑、孤僻乃至自杀倾向,就学、婚姻、就业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药品资讯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