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安徽省:重点监控品种 医保报销被砍掉一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4  浏览次数:79
  医药网4月3日讯 日前,安徽省医保办印发《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整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重点监控品种按乙类管理,按0.5系数报销。       此外,方案表示今年6月份将公布适用于各种医疗保险、保障制度的医保药品目录。也就是说6月一到,重点监控品种将迎大危机!     ▍重点监控品种支付大缩水     具体来看,方案明确了医保支付分为甲类、乙类和重点监控乙类。     甲类按1.0系数报销,中药饮片纳入甲类管理(不含中药配方颗粒);不属于甲类的纳入乙类管理,工伤保险按1.0系数报销,城镇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按0.8系数报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0.7系数报销;重点监控品种按乙类管理,按0.5系数报销。     另外,方案明确,根据工作安排,预计将于2018年6月15日之前由相关部门联合印发《药品目录》和《服务项目目录》,正式向社会公布。     ▍安徽省重点监控药品     原则上,安徽省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赛柏蓝先带各位回顾一下去年安徽省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     2017年7月25日,安徽省公布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并要求:     对不合理用药医师和单位进行督查通报,必要时约谈单位负责人。     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将重点监控药品预警管理及处方点评情况纳入对临床科室及医师的绩效考核,并与专项绩效奖励挂钩。     对不合理用药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暂停医师处方权;对连续两次被通报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延缓两年申报。       可以看出,对于重点监控药品,省药监局是严防死守。至于监控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重点监控药品价格高、用量大、效果多是辅助。     当然、分析人士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医保资金压力大、医院控费形势严峻。     而对于重点监控药品在医保支付标准上直接打对折,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一是医保支付作为牛鼻子,支付标准的缩水直接影响医院对于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二是控费目标的达成更为直接,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除安徽外,已有地方实践     除安徽外,据赛柏蓝了解,徐州市也进行了类似的医保支付方式调整。     早前,徐州市人社局下发《关于调整徐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部分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自3月1日起对部分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进行调整。对76个辅助性、营养性、价格较高、非临床必需、容易造成滥用的乙类药品,适当加大个人先行自付比例,最高者自付比例调至50%。     实际上,这不是徐州第一次发布这样双向调整的医保控费措施。2017年,徐州也发布过类似方案。     对175种临床必需、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乙类药品,特别是国家和江苏省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由10%降为5%。     对49种辅助性、营养性、价格昂贵、非临床必需、容易造成滥用的乙类药品,适当加大个人先行自付比例至20%或30%。     本次,徐州所公布的调整自付比例的医保药品中,有五个药品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高达50%,均为注射剂,其中有一个中成药注射剂,四个是西药注射剂。     安徽省作为一直以来的医改明星,其不少政策都有着风向标的意味。除安徽以外,河北、云南、江西、四川、湖北、山西、辽宁、内蒙古、青海等省份都建立了重点监控药品制度。     可以预见,一旦其余省份跟进安徽的这一政策,这对于重点监控名单上的“常客”无疑是釜底抽薪的致命一击。
 
关键词: 医保报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