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30日讯 辉瑞公司近日宣布与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抗肿瘤抗体新药研发项目。
根据协议,辉瑞将授予开拓药业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一款抗肿瘤抗体新药的权利,并提供已经完成的临床前、I期临床研究结果和专有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该药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ALK-1靶点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治疗性药物。
同时,辉瑞也在研发的不同阶段保留了相关选择权,以取得在中国以外市场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开拓将会在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和与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试验,并启动将药物生产转移至国内的相关工作。
“此次ALK-1项目合作,是辉瑞本土化研发战略全面展开的重大里程碑。” 辉瑞创新医疗中国区负责人吴琨表示,这是继2016年辉瑞授权派格生物医药公司开发糖尿病药物后,“进一步推动本土化战略,引入全球研发经验和专有技术,与本土药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战略合作,以促进本土研发能力、体系、技术专利、人才培养及创新文化的全面提升。”
对于刚刚完成C轮融资的开拓药业来说,“新药研发是个漫长过程,往往需要十年以上,且风险很大。”开拓药业的创始人及总裁童友之表示:“我们看好本次辉瑞授权的ALK-1抗体药物的未来临床开发和应用前景,也希望能通过辉瑞搬来一块‘他山之石’,助力临床创新能力的飞跃式提升。”
药物研发的授权合作在全球的医药市场是一项常见且成熟的模式。近年中国本土药企研发和资金实力逐渐增强,加之政策方面的积极态度,中外药企互相授权模式趋向多元和常态化。
靶向肝癌
双方合作的药物为新型AKL-1靶点,目前项目开发的适应症为肝癌。
ALK-1,即活化素受体样激酶,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有关。通过阻断该受体,能够产生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作用,降低肿瘤血管血流量和血管形成,从而有效减缓肿瘤进程。
该药物前期由辉瑞开发,于2014年在美国、意大利、韩国以及日本完成了两个临床I期试验,在近100名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得到验证。该药物安全性良好,部分患者达到了客观缓解。在剂量拓展组中的肝癌患者获得了一定的疾病控制率。以上初步的试验结果急需II期临床试验的验证。
开拓方面计划在201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开展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同步开展工艺开发;2019年第4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新细胞株III期临床试验。2018年第1季度开始,开展联合用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在肝癌治疗手段中,联合靶向治疗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各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同时针对不同靶点的单抗药研发非常多。
选择肝癌进一步研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是肝癌高发和死亡率大国。
在我国各高发癌种中,肝癌是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2015年中国肝癌新发患者数为46.6万,占全世界新发肝癌的一半;同时,有42.2万人因肝癌而死亡。肝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尽管目前已经有手术、肝移植、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肝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一般晚期患者诊断后的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能够选择在中国病人比较多、有大量未被满足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辉瑞中国战略与业务发展部业务发展与联盟管理总监邵湘红解释,“每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人占全球一半,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目前治疗手段也很有限。”
现阶段原发性肝癌的常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全身治疗(系统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早期肝癌首选手术切除或肝移植,但是绝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只能采取动脉栓塞、局部消融、放化疗及生物靶向等姑息疗法。
授权多元化
2017年以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这些合作的发生,从加入ICH到《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药审监管在2017年达到了阶段性的大跨步,中国与国际标准接轨、新药更快在国内市场上市是大势所趋,类似辉瑞与开拓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见。
2017年10月,安进(Amgen)与先声药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市场共同开发及商业化四种生物类似药,涵盖风湿免疫、肿瘤领域,先声药业四种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分销和商业化,安进公司保留特定的产品共同推广权。
除了本土药企购买外企的药品专利,跨国药企也瞄准了本土有研发实力的药企及其对环境、政策熟悉的优势。
2017年7月,新基与百济神州宣布达成在免疫肿瘤领域的合作,将共同在实体肿瘤治疗上推进PD-1抑制剂项目。收购顺利完成后,百济神州前后总共将获得13.93亿美元,创下国内药企单品种收购的最高价格。
2015年9月,恒瑞医药以7.95亿美元将其PD-1项目许可给Incyte公司;2016年1月,正大天晴以2.53亿美元将乙肝新药中国大陆之外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强生;2015年3月和10月,信达生物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33亿美元。
“药品的专利互相授权在美国的医药市场是很常见的。小公司能力有限,把某个药物的海外生产和销售授权给大公司,到跨国公司手上后能卖出更高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唐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授权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
一是授权的公司将要退出某一领域或自身战略调整,例如赛诺菲刚刚宣布以116亿美元收购的血液病公司Bioverativ。Bioverativ是一家专注于血友病和其他罕见血液疾病治疗的生物制药公司。2016年8月,百健(Biogen)想将业务专注于多发性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领域,宣布将其血友病业务剥离,成立的新公司即为Bioverativ,后于2017年1月独立在纳斯达克上市。
二是被授权的公司在中国有非常强的研发实力和背景,项目在其手上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三是这可能是双方更大的合作中的一部分,今后双方可能会有更多的专利互相授权的项目。
“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会特别考虑对方在相关领域研发的经验和团队。”吴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辉瑞保留了ALK-1研发的相关选择权,“辉瑞在全球有非常强的商业能力,产品如果研发成功,辉瑞有能力将来让全球更多患者获益,所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商业化合作。”
对于辉瑞来说,原先的团队将会撤销这个项目的研发,“这是公司产品管线的战略性决定,做重新的资源分配。”邵湘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未来辉瑞可能会继续对中国以外其他市场进行开发和商业化工作,辉瑞希望在某一个时间点我们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