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新药锐减、医保控费等压力 2018中成药难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3  浏览次数:111
  医药网1月23日讯 据华泰证券数据,中成药行业增速自2015年起连续两年低于10%,在新药锐减、医保控费、销售合规等压力,2018年中成药将维持疲态。      (表1:中药行业及医药行业的政策分析)      (表2:中成药行业分析)     ▍高压困境     1、新药审批从严,研发风险高企。     企业层面:研发回报率低,等待审批新规。因多无确切临床证据,中药产品的销售首要取决于推广能力而非产品疗效,导致研发回报率低迷,康缘等研发型企业的研发对利润的贡献较低;结合监管谨慎态度,多数企业选择等待经典名方等审批新规。      (表3:中药企业的研发回报率低于化药企业)      (表4:中药新药注册获批数量)      (表5:中药新药注册审批数量)     监管层面:打压现代剂型,回归传统用法。上一轮中药现代化大潮催生诸多注射剂独家大品种,而其销售回扣高、安全性存疑,近年来成为国家打压的对象,顶层审批态度回归谨慎,转而鼓励传统用法,包括保留饮片加成、经典名方等。      (表6:治疗性药物挤压辅助性药物)      (表7:中药注射剂:压力增大,份额下滑)     2、医保收支维持紧张:平稳运行,内部分化。     医保控费途径多样、目的单纯,途径包括打压非临床急需品种(如辅助用药监控)与高回扣带金销售药品(如限制中药注射剂),目的则是推动用药结构合理化(保障优效新药的可及性,进而维系创新研发利益)。      (表8:我国医保基金收支)      (表9: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与药品销售额增速变化)     预计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药品的长期分化还将持续,治疗性产品尤其是创新药将得到政策扶持,而辅助性产品将受到打压,中药作为典型的偏辅助性药物,医保控费压力长期存在。     ▍新的曙光     1、供给端破局:经典名方有望重塑格局。     经典名方源自顶层、有序执行。预计执行力度或超预期,并可能颠覆中成药格局。经典名方的筛选原则是“源于古代、沿用至今、疗效确切、具有特色”,首批目录囊括 100首方剂,预计首批目录有望于 2018 年公布。      (表10:政策梳理,经典名方)     关于经典名方的三点预测     病种市场潜力大:我们推断首批 100 首方剂中 20-30 个品种市场潜力较大,且集中在慢病用药,涵盖肿瘤辅助治疗、胃肠道疾病等领域;     实际销售企业少:绝大部分中药企业在质量标准上有历史欠账,而经典名方大概率会将质量标准定得足够高,以致于进入的企业足够少;     配套措施逐步落地:不必过分担忧医保、招标等配套政策,经典名方自上而下,且符合药监总局对中成药的引导思路,配套政策可能会像一致性评价一样超预期。     2、支付端破局:消费转向个体支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低于 30%,已进入富足阶段(联合国组织标准),下渗到医药领域可体现为:1)未进入医保的创新药迅速上量;2)高端中药消费品销售持续增长;3)高端民营连锁就诊人次增加。      (表11:居民消费升级)      (表12:中成药行业利润与利润率)      (表13:中成药行业收入与增速)
 
关键词: 中成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