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2日讯 1月1日晚间,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受环境、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要全部退出北京。
▍搬迁潮来了
据报道,2017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目标的节点之年,截至2017年11月,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651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194家,其中包括部分化学原料药企业。
无独有偶,早在2014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就印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石家市区19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其中包括华北制药、华北制药合资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威可达有限公司等药企。
除华北制药外,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公司、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搬迁改造于2016年内完成。
随着环保政策继续加压,很多地区开始对污染大户之一的医药工业企业,进行各种限制,甚至要求搬迁。当然也有企业主动搬迁改造,挪个地方避开采暖季停产的。
对于很多药企来说,转型、提升排污处理能力或许是生存之道。可以预见,制药行业的搬迁已经潮来了。
▍药企搬迁不易
按照规定,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是要在2017年底前要全部退出北京。
但据了解,在现有政策下,药企异地搬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一旦搬到异地,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
所以,这类药企的搬迁工作的推进并不能如期进行。
据报道,在药企搬迁问题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探索,京冀两地决定在沧州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园区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的方式,保留转移医药企业的“北京户口”,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和监管,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
这种模式对于药企搬迁是一大利好,目前该园区一共签订医药企业102家,其中北京的医药企业达到了78家,占北京所有原料药产业的70%。未来,若全国各地都效仿京津冀的做法,将进一步加速各地区药企搬迁的速度。
▍大批药企或退出市场
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环境保护税收入归属问题的通知》,明确2018年1月1日起,《环境保护税法》将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制药企业,若按照环保税法的计算,仅是污水处理成本上就要上亿元,且还不包括废气、固废等。
在以前,药企往往愿意被罚款也不愿进行环保投入。环境保护税开征,污染大户很可能需要投入相当于几年利润的资金,来进行环保改造和冶理才能生存下去。
在政策要求搬迁、环保成本的压力下,很多药企面临着巨大财务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淘汰成为必然。而那些不能承受环保重压,玩不下去了的药企,则只能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