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前筹划抓“三早”
一是工作早介入。提前筹划、提前介入,积极与组委会沟通联系,提出加强活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的具体要求,并取得主办单位的支持。对一些准备时间长、跨度特别大的活动,更是提前数月,在组委会成立之初即进行沟通准备。
二是任务早部署,给属地管理的市场局预留宽裕的时间进行检查、评估、复查,给相关企业予以自查、整改、规范的余地。尤其是对涉及区域、企业较多的重大活动,市局作为总牵头人,统一召集属地监管部门、接待餐饮企业、活动组委会进行集中商议,明确任务、细化分工、提出要求,三位一体,联动共治。
三是风险早评估。一方面建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数据库,将经常参与保障的大型企业采集入库,并实时更新,供组委会随机选择;另一方面接到保障任务后,第一时间指导区局对所有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界定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对经整改仍不符合重大活动保障要求的,建议组委会予以更换或调整。
二、紧扣特点重“四防”
一防临时保障无头绪,坚持靠前指挥抓准备。市局餐饮处所有人员均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做到领导靠前指挥,机关靠前指导,任务提前部署,在应对临时性保障活动时有效帮助一线监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二防频繁保障打乱仗,坚持统筹兼顾抓协调。每年二、三季度是大型活动集中举办期,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对此,市局统筹协调人员,从基层分局抽调精干人员予以补充,并规定基层分局副职领导必须轮流参加重大活动保障。在监管过程中做到新老搭配、强弱互补,以老带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队伍,充实了人才。
三防连续保障易麻痹,坚持统一思想抓认识。市局采取集中部署、现场检查、一线慰问等方式,结合形势,紧贴重大活动特点,引导一线监管人员认清责任、履行职责,并通过评选“食品安全卫士”、“食品安全守望者”等活动,及时对在保障过程中出现的好的典型予以宣扬表彰,有力地调动了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防基层保障缺经验,坚持培训帮带抓规范。市局今年对全市12个行政区进行了梳理,对各区局新进监管人员及49家重大活动保障较多的餐饮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安全观念和主体责任,提高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按章监管的能力;同时对《南京市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编印了2600本《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手册》,从监管职责、保障流程、监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所有文书方案进行了汇总,下发各区局,做到人手一册。
三、摁住关键“五落实”
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重大活动保障“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属地监管、分级监督”的原则,认真落实区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同时市局积极帮助区局及时协调各种问题,努力解决棘手矛盾,有效确保了各级责任的层层落实。
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市局要求餐饮企业制定方案修改预案,选优配强专门接待人员并组织培训,签订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告知书和承诺书,对不满足重大活动保障要求的单位进行更换和调整,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重大活动保障企业目录,必要时予以处罚。
三是落实沟通协调机制。接到重大任务的通知后,监管部门主动向主办方了解活动信息,要求主办方填写《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工作联系单》,详细了解相关信息;活动开始前一到两周,市局邀请主办方,召集区局监管人员及餐饮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部署,统一明确任务、细化分工、提出要求,并建立重大活动保障微信联络群;对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保障任务,采取发货签封与收货核查的双向监管制度,防止因监管疏忽出现问题。通过市、区监管部门,主办方及餐饮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落到实处。
四是落实全程控制规范。坚持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总结的全程严管,做好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备餐分餐、清洗消毒全过程控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人员健康管理、食谱审查、食品留样等关键制度的落实,并按照规范的要求汇订成册,形成目录统一、结构完整、痕迹清晰的管理闭环。
五是落实风险防控要求。通过前期评估、现场检查、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环节,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餐饮企业坚决予以更换调整;对全过程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食品来源不明、过期变质、加工不规范等风险,狠抓原料采购验收、索证索票、库房检查、留样备检等环节,不放过一个细节的疏漏;对食谱审查方面可能存在的组委会坚决要求使用的但不符合重大活动保障规范要求的食品,坚持做到坚持原则、努力沟通,不让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上到餐桌;对外事活动可能存在的自带厨师和食材以及烹饪制熟程度方面要求的差异,坚持加强沟通、区分责任,争取外宾的理解,尽全力保证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