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21日讯 临近岁末,盘点这一年的药市,涨价的药材,有货者喜笑颜开,价跌的品种,有货者垂头丧气。回顾2017年,药市有涨有落,汇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涨跌行情画卷。总体趋势是,价跌是主流,即使是涨价的药材,也常出现先涨后落的行情。
尽管2017年有关中药的政策利好频出,但在药材自身生产过剩,以及“飞检”、环保治理等多重因素压力下,整体药市行情依然向下滑行。那么,2017年药市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产业向好 供需差距致价格下滑
2017年涨价的药材屈指可数,经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考验,总体趋势上涨的药材有黄连、乌梅、金银花、红花、蝉蜕、黄芩、山茱萸、玉米须、玉竹、丹参、木香、龙骨、重楼、蜂房、牛虻虫、吴茱萸、蔓荆子等。
尽管上述这些药材有的中途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但总体来看,仍是上涨的趋势。不过,在500种大宗常用药材中,涨价品种占比太小。进入2017年下半年,价跌的药材品种陆续增加,包括蛇床子、黑胡椒、莲子、半边莲、猪苓、菟丝子、栀子、北沙参、防风、白及、紫菀、韭菜子等,使得整个药市行情一片低迷。随着价跌药材品种的增多,上半年涨价的品种也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如:泽泻、川芎、草果、白芷、板蓝根、白术、石菖蒲等。
在大健康产业以及2016年下半年多数药材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普遍走低的影响下,中药材种植高速发展。得到土地流转的大户多选择药材种植,于是涌现出不少千亩药材示范园、万亩药材GAP基地。但由于这些种植大户不注重信息引导和产销对接,一味地盲目扩大种植,造成生产过剩,不得不降低价格四处寻找销路,推动某些药材价格逐渐向低谷迈进。
尽管2017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对某些药材产量造成不小的影响,但相对大面积发展种植,仍不能改变供大于求的格局。自然灾害带动的短期价格上涨,最终摆脱不了量大价滑的命运。
总之,2017年药市在大健康时代的大背景下,产业正向好发展,但由于近两年中药材生产过剩和市场实际需求反差大,且当前家种药材生产仍在高速发展,远超市场实际需求增长速度。在高价刺激下,多数家种药材新增产量将在未来两年内集中释放,以此加大生产过剩压力。由此预断,未来多数药材价跌仍在路上。
五大要素 左右药材价格走向
那么,2018年药市又将走向何方?
要素一:2018年全球加息,货币政策趋紧
2018年将是利率正常化关键年,全球央行均面临如何平衡的大挑战。随着全球经济向好通胀回升,全球货币政策或逐步趋紧,更多央行会加入加息阵营。多家投行预计,2018年全球将迎来更大加息浪潮。这一利空也将对药市产生不小的影响,流入药市的资金会减少,对低迷的药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素二:中药材生产过剩 价格下滑压力大
由于近两年多数家种药材价格依然处中高价位,而且粮食价格普遍走低,药农种药热情不减,药材生产仍处高速发展阶段,如:白芷、白术、白芍、生地、怀山药、党参、当归、黄芪、板蓝根、栀子、蛇床子、菟丝子、薏苡仁、半边莲、广藿香、川芎、泽泻、麦冬、郁金、防风、前胡、茯苓、灵芝、天麻、玄参,紫菀等。这些药材有的生产已经出现过剩,只是价格仍未大幅回落,药农种植积极性仍高,2018年价格下滑压力仍大。
要素三:自然灾害是触动药材涨价的按钮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如: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易受冻害影响的药材重点关注果实类品种,尤其春季开花期,南方易受影响的果实类药材有:草果、大茴香、佛手、覆盆子等。中东部地区易受冻害影响的果实类药材有:连翘、山五味、山茱萸、桃仁、苦杏仁等。一旦有自然灾害发生,生长在其地的药材就会风生水起。
自然灾害对药材产量的影响不可估量,历史上几乎每次药材价格上涨都或多或少与自然灾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自然灾害是不可提前预知的。买货“赌”天气,既有风险也有商机。2018年仍会有不少药材借自然灾害题材兴风作浪,自然灾害仍是触动药材涨价的按钮。
要素四:多数药材或二次探底
由于当前多数药材生产仍在扩大,旧的库存尚未得到消化,新的产量继续增加。“飞检”和环保治理在2018年不会放松,市场实际需求仍面临诸多困境。在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旺的矛盾交织中,多数药材价格下滑压力较大,2018年药市行情或二次探底。
要素五:低迷过后将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
在生产过剩的压力下,预计2018年药市多数药材价格下滑仍在路上,不过,受生产成本支撑以及自然灾害影响,有的药材价格仍会逆势上扬。
没有大落就没有大涨,事物发展总是两面性。2015-2017年是药市正处不涨不落的盘整中,然而,2016年下半年多数药材提前涨价,打乱了这一周期规律,药农种植热情再次点燃,加大了原本生产过剩的压力,药市重新面临洗盘,多数天药材价格二次探底。不过,低迷过后,药市又将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而且多数药材有望超过前几次高价行情,因为大健康时代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