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1月22日讯 “北大医药切割肿瘤医院公司、梳理公司债务、注销贸易公司等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切割,而非经营性的。”
11月14日下午,北大医药召开2017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了与重庆和生药业资产转让等议案。在股东大会上,北大医药新掌门人宋金松也就此前热议的,出售北京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肿瘤医院公司”)41%股权事宜做了解释。
据北大医药董秘在深交所互动易表述,肿瘤医院公司业务经营处于培育期,在短期内预计较难实现盈利。“北大医药未来将结合自身资源情况,仍会在医药、医疗等相关领域拓展业务机会。”
除上述梳理债务、转让股权外,不久前,北大医药注销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方正拓康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方正拓康(香港)贸易有限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过“代持案”与管理层大换血后,北大医药一系列举措改革意味明显。
“切割肿瘤医院公司是整体决策,北大医药更多的是解决一些非经营性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做出的决定。而且医疗投资回报周期长,经历过变革的北大医药,也需要更多资金补充。”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北大医药再调整
北大医药2017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签署<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和生药业有限公司之资产转让协议的补充协议>的关联交易议案》等议案。
对于转让重庆和生药业资产,北大医药解释称,这将更有利于梳理公司间的债务关系。而此次交易也属于关联交易,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关联股东。
资料显示,重庆和生药业成立于2015年5月,系北大医药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承接麻柳制造基地建设,整个项目拟投资6.36亿,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原料药、中间体及其他医药产品的生产线、配套设施建设等。
实际上,这是继北大医药人事巨变、股权代持案落地、出售北京肿瘤公司股权后,北大医药又一梳理动作,也被认为是新任董事长的战略变革。在8月29日,北大医药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履新北大医药董事长的宋金松表态称:“请给我一些时间,我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北大医药。”
在宋金松履新北大医药董事长当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上海方正拓康贸易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方正拓康(香港)贸易有限公司的议案》。
2014年11月2日到11月3日,北大医药昔日第三大股东政泉控股连发五则公告,涉及深交所、上市公司北大医药的询问函,向重庆证监局的举报信等,指控北大方正集团CEO李友等人通过政泉控股代持,减持北大医药股票,并从中获利。
因此,北大医药从2014年12月12日晚起便发布“股票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暂停上市风险”的公告,一直持续到2016年12月13日,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月一次,共计25次。
此外今年来,北大医药也一直处于人事频繁变动中,1月6日证券事务代表方芳辞职;2月董事黄平辞职;8月8日,北大医药公告原董事长赵永凯、董事杨骁辞职等。
“震荡后的北大医药需要调整,尤其是之前代持案迟迟没有落地,北大医药错过了很多资本风口期。”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北大医药有进一步融资意向,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
肿瘤医院公司再成焦点
在北大医药和宋金松的一系列动作中,剥离肿瘤医院公司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一位长期关注北大医药的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11月14日下午股东大会上,仍有参会股东对北大医药剥离肿瘤医院公司的事情提出质疑。
2014年,北大医药牵手北大肿瘤医院成立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被寄予厚望。当时,北大医药高管表示,上市公司在肿瘤治疗业务的发展都会通过合资公司去做。但约3年后,肿瘤医院公司走到了被出售的地步。
实际上,10月25日晚间,北大医药发布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参股公司肿瘤医院公司41%股权公告时,投资者则纷纷质疑。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向北大医药喊话:原料药剥离、肿瘤医院公司剥离,公司再继续剥下去,感觉快成空壳了,总应该装点优质资源进去吧?
“对此,11月15日,北大医药人士回应称:“公司并没有所谓的空壳现象,工作人员办公都很正常。三季度报表也显示是一个向好盈利的状况,而且这两年实现了扭亏。剥离原料药,是因为原料药是持久亏损状态,剥离的肿瘤医院公司也是如此。”
北大医药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营收16.2亿元,同比增加2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6.2万元,同比增加96.73%。
而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肿瘤医院公司资产总额6904万元,负债总额3598万元,净资产总额4795万元,今年上半年,肿瘤医院公司亏损1276万元。去年全年亏损了3757万元。
据北大医药董秘表述,肿瘤医院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经营处于培育期,与公司对该业务的预期有一定差距,且在短期内预计较难实现盈利,为聚焦优势资源,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因此公司决定出售持有的肿瘤医院公司股权。
“肿瘤医院长期看基本都会赚钱,因为中国肿瘤人数处于增长状态,而且花费非常高,但医疗属性决定短期回报没那么快。若出现问题更多是涉及经营问题、内部管理问题等。”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则认为,北大医药做出切割肿瘤医院公司、梳理公司债务、注销贸易公司等是整体决策,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切割,而非经营性的。
“现在资本圈的一个风向是,宁可收购也不自建。资本已经不再像前几年一样热衷自建医院,因为都已经清晰认识到医疗资产是个慢活,不是能很快出现金流的领域,而且毛利率都很低。”该资深人士表示,从资产配置而言,北大医药的选择是合理的,而且北大医药目前对现金流的需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