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4日讯 2017年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的创新的意见》里提到药品注射剂再评价。自此,时隔8年之久的中药注射剂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再评价工作也随之重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历来饱受质疑,注射本身就是一种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加之中药成分复杂,纯净度不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再评价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政策的出台及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调整和使用限制无疑将对中药注射剂市场格局和某些品种的效益产生影响,甚至清退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那么,目前我市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如何?它在中药(以下均不包含中药饮片)使用中的比重多大?主要品种有哪些?新版医保目录又对此作了哪些调整?
中药剂型分布
由图一可见,目前二三级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十分广泛,注射剂依然是中药主要剂型,其处方张数约占中药总处方张数的20%,仅次于胶囊剂,高于片剂。三级医院中药注射剂在用品种44个,二级医院在用品种38个。相比二三级医院,一级医院使用相对广泛的前5种中药剂型均为口服制剂,注射剂处方张数占比仅3%左右,并且受管控约束和急救条件所限一级医院中药注射剂在用品种约19个。
中药注射剂重点品种
上海市样本医院中药注射剂重点品种(如表1)包括:康艾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集中分布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三大治疗领域。前10位的重点品种多为独家品种,因而所对应的厂家即为国内中药注射剂重点生产厂家,这些厂家可能面临新一轮改革浪潮冲击。
另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药注射剂在样本医院总销售金额较2016年同期下降11.1%,排名前10的品种中有7个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位列第一的康艾注射液下滑24.6%、参芪扶正注射液下滑20.8%、疏血通注射液下滑11.8%,三者属于金额降幅较大的品种,只有消癌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有10%左右的上涨。可见,国家对中药注射剂监管的加强和一系列改革举措的逐步推进,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药注射剂在上海各级医院的使用水平。
新版医保目录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
为规范医疗机构正确使用中药注射液,最新发布的2017版医保目录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做了严格限制,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苦黄注射液等26种中药注射剂被限制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除6个品种是2009年医保目录的限用品种外,此次新增20个限用品种,占新医保目录中药注射剂总数的53.1%。从适应症来看,被限用的绝大部分是清热解毒、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和部分辅助用药,受限的不乏一些市场上的畅销品种,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具体药品如下(表2):
总体而言,2017年,中药注射剂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整体市场规模也必将缩减。由于新版医保目录实施的时间截点为2017年9月1日,下半年的医院数据将有效反映新医保目录及后续发布的上海版医保目录实施对中药注射剂在医院用药层面的影响,我们将持续跟踪中药注射剂样本医院数据,关注其用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