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1月21日讯 随着“限抗令”和大输液监管政策的不断升级,大输液行业的重组与洗牌进入巨头搏杀。
▍科伦药业并购石四药股权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卫组织提倡的医学基本原则,但在我国每年人均输液8瓶/袋,是国际上2.5到3.3瓶/袋的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8月份赛柏蓝发布的《输液监管限制升级,行业洗牌或加剧》一文中就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大输液行业面临洗牌,大输液企业之间的并购将会加剧,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
昨日(20日),我国输液巨头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已购买港股石四药集团5.71亿股,约占企业总股本的20.0497%,并参与石四药的经营管理。
这是我国大输液巨头之间的首次明确并购。此前,其实科伦药业和石四药集团及其之前的利君制药均有相关的并购意向,但遭到港交所的否决。在2015年开始,不断加大对石四药集团股份的增持,至今已经超过了20%。
▍多省发文,输液限制升级,市场增速放缓
各地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升级
大输液的限用从“限抗令”开始显现,因为绝大部分抗生素需要大输液作为溶媒。
而后明确是在在2014年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后续多地如福建三明、云南个旧、新疆乌鲁木齐等区域有个别医院均发布了门诊输液相关的监管政策。
2015年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要求加强输液监管,涉江苏省内医院460家左右。
今年7月底,广东省卫计委正式发文《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由于对于大输液的管理和限制更为严格、涉及面更广,因此在医药圈引起了强大的反响。
市场增速放缓
各地不断升级的大输液监管政策和措施,在我国大输液终端市场上也有所反应。
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容量注射液的生产企业有400多家,大输液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100亿元。
根据天圣制药IPO招股书,我国大输液市场销售额也由2011年的709.4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151.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87%,2015年及以前增长还是较为稳定的,均在10%以上。笔者预计2016年该市场增速在7-8%,市场规模已经摸到1200亿元的关口。
(注:数据来源于天圣制药IPO招股说明书)
▍二者并购,各取所需
大输液巨头之间联合,应与双方企业想通过资源整合,达成规模效益,提升利润、应对不断升级大输液限用政策和措施有关;而石四药集团则想将业务重点转向非输液药品市场。
一边厢,科伦药业是我国大输液市场的龙头企业,从市场终端来看,约占我国输液市场15%左右的市场份额。
从企业销售收入来看,2016年科伦药业大输液板块营业收入已突破60亿元,占整个企业销售收入的7成以上,但其增速仅为1.35%;根据2017年半年报显示,企业大输液板块半年收入近32亿元,增长速度虽有所上升,但仍不到10个百分点。
另一边厢,石家庄四药虽是我国另一家以输液为主营业务的制药企业之一,直立软袋、双软管及双硬管标准软袋、软袋冲洗液是企业的优势品种。但是,石四药集团在近年来加强发展企业非输液业务的意图和动作明显。
石四药集团近年来的并购均以非输液企业作为并购标的。更明确的是在今年3月29日2016年度全年业绩的发布会上,石四药执行董事王宪军指出,两年前开始随着各地限制输液政策与措施的不断升级,大输液市场已经饱和,明确表示未来在大输液市场不会有并购,大输液是规模性产品,但不会放弃并购其他互补产品的机会。
可见,科伦药业和石四药集团的股权并购是郎情妾意,你侬我侬了。
▍大输液企业转型升级,行业洗牌正式开始了!
从各地针对大输液监管政策动态来看,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是必然趋势。因为用药安全角度来讲,过度输液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危害,应当对滥用进行监管和遏制。
但反观另外一方面,我国大输液行业实质上呈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大输液产品60%至70%仍主要集中在低端普通输液领域,高端产品如透析液、肠内肠外新型营养液、治疗型输液等品种的产量很少,临床上这类输液还是以进口为主。
科伦药业购买石四药股权绝对不是仅仅作为财务投资,因为从公告也可以看出端倪,科伦药业根据相关法规可以向企业推荐董事人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石四药是一家以相对高级的直立式软袋输液为主,而科伦药业虽然是我国大输液市场的龙头,但是仍以相对中低端的玻璃瓶、普通袋装输液为主。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科伦药业大输液市场份额约在15%左右,而华润双鹤、石四药集团、辰欣药业、山东齐都药业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在3%-5%之间。通过本次并购,科伦药业的市场领先地位有望加强。
笔者认为,科伦药业并购石四药股权仅仅是拉开了大输液市场并购及转型升级的序幕,行业洗牌才开始而已,通过兼并重组及淘汰落后企业,市场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