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日),Stemline公布了其树状细胞肿瘤(BPDCN)药物、免疫毒素SL-401的一个关键二期临床的顶级分析结果,详细结果将在12月的ASH年会公布。
SL-401在第三阶段(12微克/公斤/天)13位未经治疗患者的完全应答率为54%,总应答率为77%。在所有45名患者的CR为60%、ORR为82%。毛细血管渗透综合症(CLS)是SL-401最大安全问题,已在148位用药患者中造成3例死亡。这个试验完成后没有新增死亡事件,上市申请因此会按原计划进行。SL-401此前获得FDA突破性药物和孤儿药地位。
关于SL-401
SL-401是白喉毒素和IL3的融合蛋白,是一类叫做免疫毒素的靶向药物。这和昨天AAAP的Lutathera、今天申请追加适应症的首个CAR-T药物Kymriah类似都是靶向递送超级肿瘤细胞杀手。
据报道SL-401的IC50在飞摩尔(femto molar)级,武功深不可测。不仅白喉毒素是一个剧毒蛋白,能高效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就连靶向蛋白IL3本身毒性不小,针对其alpha链CD123的抗体talacotuzumab、CD123/CD3双特异抗体JNJ63709178、和CAR-T药物UCART123都因安全问题先后终止开发。
SL-401还可能上市主要是因为BPDCN不仅恶性程度高而且无任何疗法。SL-401也在开发其它肿瘤如AML、MM,但这些肿瘤因为有多个药物在市场上所以对安全性要求会高很多。
最近靶向毒素开发非常活跃,但这个策略到底多有效现在还无法评价。和任何生物体一样,肿瘤细胞很容易被杀死。肿瘤细胞组织只占人体极少一部分,而即使99%肿瘤细胞被杀死也极少有不复发的,但除个别组织如B细胞外正常组织损失50%病人就无法承受。
所以肿瘤治疗的难点是选择性杀死肿瘤,这可以通过针对肿瘤特异通路如靶向疗法、针对肿瘤特异抗原如免疫疗法、或通过靶向递送选择性把细胞毒物运载到肿瘤组织。和其它疾病一样,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找到有治疗价值的新靶点十分困难,因为肿瘤的生物过程十分复杂、动物模型难以模拟疾病本身。而靶向递送则避免了这些主要难题,而且这个思路逻辑清晰易懂,所以成为一个非常主流的方向。
这方面也确实有一些令人兴奋的进展,如ADC和靶向放疗已有几个药物上市,今年也上市了第一个CAR-T,双特异抗体在Blincyto后也成为一个开发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靶向递送并没有原来预测的那么高效,逻辑清楚在解决复杂问题并不一定是个优势,因为这受到我们非常有限知识的束缚。很多颠覆性疗法来自意外发现,到现在PD-1抗体的机理也没搞清楚。靶向递送成为热门更多是因为对新靶点复杂性的恐惧而不是对靶向递送的信任。即使弱队也可以时不常用Tricky play得几分,但要拿冠军却需要更全面、扎实的技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