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26日讯 22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当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三甲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达成框架性协议:复星医药拟以现金的方式投资该医院,占80%的股份;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高新分院现有相关实物资产出资,占合资公司20%股权。
这已是今年开年以来与第二家医院进行投资合作。在今年1月11日,复星医药也以同样的方式欲控股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60%的股份。
▍年初至今,13家A股公司投资50多亿涉足医院
截至发稿时止,据统计2017年至今已有13家A股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或设立的方式涉及医院25家。
从涉及并购标的的情况来看,尽管以民营医院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公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从投资方来看,既有药企也有非药企,还有本身就是医疗机构,药企占大部分。其中,非药企如投资公司揽海投资等,本身就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企业如创新医疗等。
从涉及金额来看,预计合计投资金额在50亿元以上。
目前除复星医药拟投资的两家医院目前尚无明确的金额公示外,对其他明确公示了投资金额A股公司初步估算,合计金额超过了32亿元。但根据复星医药在投资两家医院欲占的股份及医院的总资产情况估计复星医药需投资的现金在10亿元以上。
2017年年初至今涉足医院A股公司相关基本情况如下表:
(资料信息根据巨潮资讯统计整理,依据发布时间由近到远排序,供参考)
▍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钟情于医疗服务行业?
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政策鼓励是直接催化剂。2013年以来,各路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已蔚然成风。随着近两年国家不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医院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或相关上市企业加入到投资医院的热潮中。
2013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并设想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2014年1月9日《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2015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的各项促进措施。
2016年各种相关支持政策更为频繁,年初的《2016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办法》到年中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及12月5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均是围绕社会办医相关鼓励政策及办法。
2017年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因此,一些有资金实力和良好整合能力的企业如复兴医药积极涉足公立医院。
药品监管政策加码,药企承压纷纷涉足医院
近年来,医药行业改革进入纵深阶段,药品监管政策不断加码。“医保控费”、“药占比”、“两票制”道道政策到剑指医药企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相对缺乏的大环境下,药企抗压能力受到挑战,而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需要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药企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医院与医疗服务是与医药企业最为相关的上下游关系。
因此,在这个当口,上市企业纷纷成立医院并购事业部,大量投资机构开始跟进,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医疗机构并购标的。
甚至,有个别药企已转型,医疗服务收入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来源。如恒康医疗(之前为独一味)、达安基因、信邦制药、金陵药业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均超过20%,其中恒康医疗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已超过50%。
企业界大佬名人效应,跨界投资医疗
企业界大佬纷纷投入医疗服务行业,如马云、王健林、许家印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在医疗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440亿元人民币。
2016年1月6日,万达集团已经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Group Limited,简称IHG)签约合作,万达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这是中国企业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这也被视为万达进军医疗的开始。
今年4月6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宣布,拟投资700亿投资在成都兴建医疗产业园,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产业中心。
同时,王健林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90亿在全国万达广场建设300家华西口腔牙科连锁诊所。
在前不久的7月3日,万达集团与云南在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其中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打造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园。
▍投资医疗行业后面临监管难题
上市公司投资医疗服务领域后面将临管理的难题。古语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医院,优质的标的是越来越难找了。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投资标了,投资后能管理好、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是投资方孜孜以求的。
著名医药行业专家史立臣表示,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对医院的收购,但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着收购后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收购后的医院品牌如何建设,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如何操作,以及医院的医生资源如何配置等都成为摆在收购企业面前的难题。”
在史立臣看来,很多企业收购医院后并没有将医院经营起来,只是完善了产业布局,甚至有些企业收购医院只是因为看到其他企业收购从而进行跟风收购,根本没有意识到收购的医院能够跟其他自有资源达到聚合效应,促进企业向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