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地域优势与人才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兴起与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过,尽管陕西省生物制药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新的挑战。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一个新药品的研发动辄投入数亿元、周期10年左右,加上监管严、同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陕西省该产业发展较慢,产值销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食品医药与能源化工、汽车及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并驾齐驱,成为陕西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而生物医药又是这朝阳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部分。
但是,生物医药产业因投入大、周期长、收益慢等,在我省产业群中虽然地位很高,但所占份额相对较低,相较兄弟省份更有一段距离,一些顶层的制度性建设还亟待加强。
1 倾心培育发展沃土
据了解,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生物技术产业主要包括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医药产业包括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十二五”以来,我省积极组织有关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个项目获得立项,共获得经费支持1亿元。同时,通过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医药卫生类(含中药现代化)项目949个,安排经费1.14亿元,对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企业打造了一片创业的沃土,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成立十几年来,已经孵化、服务西安市2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30余项。
不久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采访。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力邦制药、新通药物、康拓医疗、立迪生物、应化生物、岳达植物等一大批生物医药类科技企业都在该产业园进行过“孵化”。
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自入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以来,高新区在金融、高端技术培训等方面都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不少支持。我们研发的固定PEEK(聚醚醚酮)链接板是该领域领先的有三类植入医疗器械证的产品,患者只需提供患病部位的CT片上的数据,通过将数据输入设计的软件中,就可以对患者的缺失部位进行准确复原,精确度仅仅只相差0.02毫米,可以针对不同患者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当天下午3时,记者见到了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女士,她刚刚接待完杭州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总经理舒女士。“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比我们发展得更好,他们能够选择西安作为拓展产品的落脚点,看中的还是我省的科技实力和人才资源。昨天我带舒总对接了西安两家公司和西安交大生命科学学院,舒总看到了我们的实力,很乐意开展后续合作。”她说。
近年来,我省通过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公共服务、激发人才活力等举措,不断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据西安高新区众创示范街区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特别注重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如对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进行专人接待,对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代理,实行政务大厅零收费,建立企业工商、税务办理绿色通道等。
一位打算在西安进行生物医药产业创业的“海归”精英表示,打动他留在西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多年来的人脉资源在西安,便于工作;二是西安投资环境软实力优异,创新创业氛围良好。
2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陕西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地域优势与人才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兴起与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上,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我省设立生命及医学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8所,有生物科学研究所4所。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工程中心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号传递与调控、缺血性心肌损伤分子机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网络等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理论突破,应用前景广阔;在纳米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再生医学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随着一批科研成果的落地,我省一批药品生产企业也脱颖而出,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陕药集团、杨森、利君、步长),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在以利卡汀为代表的抗体药物领域已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成就。中药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4家制药企业取得国家批准药号300多种,10家中药饮片企业通过GMP认证,医药中间体加工企业超过100家。黄姜、绞股蓝、银杏等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尽管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一个新药品的研发动辄投入数亿元、周期10年左右,加上监管严、同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我省该产业发展较慢,产值销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 追赶超越还需龙头带动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来看,目前主要还存在规模偏小、结构调整不到位、研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等突出问题。
面对诸多问题,我省如何发挥人才、药材的优势,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做到永葆“朝气”?专家认为,省上应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对省内优质企业和优质资源的扶持力度,着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计划和项目来带动陕西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
身处行业一线的杨女士认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能“闭门造车”,关上门来求发展,要结合我省发展状况,解决医疗临床问题。她建议具体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及领导小组,加强对陕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导;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构建开放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将生物医药科技、资源、产业相结合,实现高校、医院、企业互相联动,促进医药产业区域发展迈向新高度。(中国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