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省将建立退出机制,对已登记15年以上的农药品种开展周期性评价,对有严重危害或较大风险的问题农药,将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使用,并实施召回。对还在使用的12种高毒农药将加速淘汰,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绿色安全的新型农药。
农药企业转型升级退出机制
我省将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促进农药企业转型升级。压减农药产品数量,鼓励支持农药企业创制新农药新配方新剂型,提高农药登记的门槛。对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单位将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溯源管理,并禁止利用互联网经营限制使用农药。削减化学农药用量,积极支持开发高效、低风险、低残留农药,重点扶持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绿色农药。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研发,提升农药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物理诱控、生物防控和安全合理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的施药器械。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制度和建立农药可追溯体系。
农药利用率不理想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化肥农药利用率都很不理想——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亩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则是50%~60%。为此,农业部专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有专家认为,这恰恰给我国农资企业的专业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升级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农资企业家早已主动迎接“大户时代”这一趋势,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大户时代”的雏形。
据2017-2022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农资供应龙头企业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就向3200多个种植大户提供了葡萄、草莓等作物从种子到餐桌的全程解决方案。该集团下属公司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其提供农机耕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托管服务,累计托管土地1.5万亩。在银行风控管理体系基础上,辉隆集团还结合农资行业特性,开发“预付垫款”“赊销垫款”两款金融产品,为合作对象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辉隆集团还直接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在全椒、临泉两县承租数万亩土地,打造集良种繁育、粮食种植、新品试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2016年,肥料巨头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AgSource Cooperative Services等公司开始合作,这一系列举动,被业界认为是该公司从单一农资供应商向综合农业服务商的转型。目前,史丹利已在东北、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等地成立9家专业公司,流转50多万亩耕地开发种植产业链,并采取“自营+平台”的操作模式示范和带动周边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并为其提供全套种植方案和全流程服务。
李永东认为,具有“自营”特征的“大户”尝试,可以看作是流通企业直接变身农业企业的特例,不断吸引青年农民和社会力量加入“三农”以改变农资消费结构才是根本出路。“农资企业的准确定位还应当是‘围绕作物提供全程解决方案’。”
记者获悉,“围绕作物提供全程解决方案”为发达国家的农资企业所广泛推崇,这一模式推广后又反过来促进了农资消费主体的更新换代。“农民”则因现代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由身份印记变为职业选择。(中国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