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盘点2011年:医药行业乱象丛生 患者安全感缺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31  浏览次数:259

    2011年,医药事件频频爆发,假药横行,廉价救命药重金难寻,药企垄断药品哄抬药价,抗生素滥用等报道屡见不鲜,广大百姓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坦言已“病不起”,但另一方面,部分药企昧着良心闷声发大财,由老百姓的财产甚至生命为他们的高额利润和奢华生活买单。

    横行无忌的假药

    今年11月,公安部在打击假药的活动中震惊的发现,现在假药已经遍及全国,种类品牌应有尽有,涉及金额逾20亿元。大量假药流入药店甚至个别地方的医院诊所。更不可思议的是,制假者在制假的各个环节,都有正规企业提供服务,甚至某些大型的正规药企也涉嫌生产假药。

    对患者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一直是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如今,现在有正规药企为之铺路,即使我们去正规药店、医院购买的标明由正规厂家生产的药都不一定保证让人放心了。

    与此同时,即使是大型的正规药企依然不能让人安心,今年以来,各大名药企质量门接连爆发,四川蜀中制药板蓝根和复方丹参片等普药拳头品种涉假停产,西安杨森两进口药被紧急叫停,葛兰素史克药品中被检出塑化剂,尼美舒利退烧药甚至出现死亡案例等等,这些事件让我们对药品安全性再生质疑。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现在一些假药为了逼真会在其中加入滑石粉、饲料、铁粉等化学原料,对人体有极大伤害,或许可致“八分毒”、“九分毒”。假药几可乱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或许与食品安全相比,假药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更具杀伤性,避无可避。在那些制造假药的人心目中,或许人命如草芥,但是20亿元的假药背后的监管漏洞,有关部门是管不了,不能管还是不愿管?

    正在消失的老药

    近日,在微博上、论坛上到处都能看到求购白血病救命药“白舒非”的帖子。“白舒非”是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必须要用的药物,没有替代品,所以白血病患者即使幸运的找到了配型骨髓,一旦没有“白舒非”,那么移植手术就必须停止。与此类似,今年九月,全国各地接连爆发心脏手术必需药之一的鱼精蛋白短缺事件,各大心脏病陆续叫停。

    白舒非、鱼精蛋白停产并非由于技术先进或者价格昂贵,相反,这些药正是由于售价太低而停,像这类由于利润太低而停产的廉价老药并不在少数。

    老药由于生产的年头长,配方成熟,具有药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加上价格便宜,格外受欢迎。几块钱的氯酚黄敏片、几毛钱的三黄片等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患者被迫选用价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进口药来代替,从另一方面推高了替代药品的价格。患者难以理解为什么像感冒之类的小病都要动辄几百而迁怒于医院,医院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们也找不到价格便宜的药。

    廉价老药消失速度令人惊讶,这与我国目前“以药养医”的体制或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大部分药还是通过医院进入市场,廉价老药价格多为几毛到几元之间,与定价昂贵的新药可谓是天壤之别,医院不愿意进,医药企业也就不愿意生产,久而久之,一些利润低下的老药便很快消失。此外,国家对药品价格管制越来越严,药价一再受到打压,廉价老药的利润本来就很低廉,为了不致于亏损,一些药厂干脆选择放弃生产。

    要改变一些廉价药逐渐消亡的局面,需要药监局、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指定企业定点生产,并且能够给予政策扶持,保证生产。此外,医药企业毕竟也是企业,终会以盈利为目的,是以政府也需给药品生产企业合理的利润,让他们有持续生产的积极性。这样,廉价老药消失的脚步才会放缓。

    价格飙升的中药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中药材开始涨价,并“一涨不可收拾”,出现“虚火”症状。纵观全国各地,中药材涨价浪潮波及了常用中药品种。据中药材天地网今年7月份检测数据显示,537个药材品种与去年同期相比,379个品种价格上涨了7成,占总量的71%左右。

    除了游资疯狂炒作外,中药行业的管理也相当混乱,中药材生产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国内频发的自然灾害、人们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利用等会导致中药材生产供应矛盾的集中爆发。此外,信息不对称对家种的中药材影响也颇大,与蔬菜类似,药农一看到某种中药材价格高昂在来年便会一窝蜂的种植,来年丰收之际便会出现价贱伤农的情况,这样药农又会放弃该药的种植,供应减少价格升高,陷入恶性循环。

    要平抑中药价格疯狂上涨,我们只有期待政府能够加强对中药行业的管理,引导药农种植药材,避免出现供求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同时,要打击炒作的游资,政府可对一些中药材进行储备,当由于药材短缺而导致药价上涨时,政府可以及时将这些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价格。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没办法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不吃药,现在也不能保证我们高价买来的药究竟在治病还是“要命”。医药行业乱象丛生,假药横行、廉价药停产、天价药暴利的情况已成行业常态。我们普通人无法要求药企拾起良心,为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起责任,只能祈祷医药事故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遇到,只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和绝望,只能期望政府有关部门能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坚决打击制造销售假药行为,为廉价的救命药找到出路,预防部分药企哄抬药价,使广大人民能买到真正的放心药,廉价药,我们的生命安全得更多保障。(21世纪网  谢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