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增长乏力,全球医药市场表现疲软,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2011年,延续2010年我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跨国药企继续加速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国本土药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并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努力冲击国际药品市场,取得一定的突破。
医药行业对GDP贡献率达5%
今年,“十一五”重大专项结题,并启动了“十二五”规划。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创新药物研发将主要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等10类(种)疾病。
中国的本土药企越来越重视新药研发,作为我国药物研发的“国家队”, 2011年新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教授告诉记者,国家越来越重视生物制药领域,该领域对我国GDP的贡献也达到5%。“十二五”规划启动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将参与一些项目的研发,并整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医院、企业的资源,为我国的新药研发创制作出贡献。
2011年我国的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表明我国可以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创新药物的审批越来越严格,2011年中国的创新一类新药批准得不多,只有艾瑞昔布、艾克替尼(抗癌药)等,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药品监管体系越来越严格规范。
本土药企做大做强
2011年,我国新药研发不断加速。本土药企越来越重视药品的创新与质量。
目前我国原料药出口较多,但随着对药品的深入研究,药品质量的提高,未来我国药品制剂也一定能打开西方国家的通道。今年我国几个产品已经有不俗表现。北大维信公司的降脂产品“血脂康”于今年1月开始了美国FDA的二期临床,虽然进展较慢,但该公司总经理段震文告诉记者,“通过二期临床的把握非常大”。据悉,扬子江制药、山东绿叶制药等公司都在提高药物质量、药物创新研发上狠下工夫,未来中国本土药企一定会有丰硕成果。
做大做强是药企的必经之路。今年,行业整合提速,华润收购北药、上药发行H股并收购中信医药,国药销售额首超千亿大关。
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出台,其中提出到2015年,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将成为一道门槛,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中小药企,加速行业内的整合。
前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告诉记者,以最低价为原则的招标模式的确立及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此举将使中国医药产业的主体即普药企业进入漫长的调整期。央视等媒体的不断深入曝光医药行业黑幕预示着行业整顿将拉开大幕,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哈药、石药、上药、华药、东北药等传统制药五强集体衰退预示未来制药业行业版图重构,市场期待新的行业龙头。浙江贝达、中信国建等企业的崛起预示着本土创新药企开始成长。
跨国研发机构进入中国
2011年,跨国药企开始调整中国市场战略,国际大鳄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以往,跨国外企对中国的投资比较谨慎,在华的研发中心规模一般不大。今年,灵北制药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虽然灵北制药行事一贯低调,但研发中心规格不低。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把全球普药中心迁至北京,默沙东公司宣布将在华投资15亿美元,建立研发中心。今年11月,诺华公司将增资中山投资项目2500万美元,计划于“十二五”规划期间把诺华公司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山的工厂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仿制药品生产基地。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12月23日公布的数字显示,RDPAC37家成员公司中已有17家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2000年之前设立的有2个,2001年―2005年间设立的有4个,而2006年至今新设立的研发中心达到16个之多,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态势,十年间增长了10倍。这些都表明了跨国药企对中国医药市场、中国医药研发政策抱有极强信心。(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