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男性无精症基因突变机制已经被发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次数:116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人类Piwi基因突变可导致男性不育。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杂志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不孕不育原因中,男性因素约占50%,非梗阻性无精、弱精及精子畸形,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医学界对其致病原因及机制还不甚了解,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极其有限。

  研究发现,Piwi基因特异性地在动物生殖系细胞中表达。在高等动物中,Piwi主要在雄性生殖细胞中表达。PIWI蛋白质特异性地结合一类被称为piRNA的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形成piRNA/PIWI功能复合物,通过沉默生殖系细胞中的转座元件及调控其他下游靶RNA分子,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为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分化所必需。已有研究表明,在线虫、果蝇、斑马鱼等低等动物中,敲除Piwi基因将导致雄性和雌性动物均不育,而在小鼠中敲除Piwi基因,则致雄性不育。人基因组共编码了4个PIWI蛋白,均在睾丸组织高表达,但到目前为止,关于PIWI蛋白在人类精子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未见任何报道,对Piwi基因突变在男性不育症发生中的作用,也几乎一无所知。

  两组科研人员筛查了413例临床无精、弱精症患者Hiwi基因上控制HIWI蛋白泛素化修饰降解的关键元件D-box,发现有3名病人在此元件中存在杂合性基因突变,此类突变可来源于基因自发突变,也可由母亲遗传获得。为鉴定此类突变是否是造成这些患者发生无精和少弱精的原因,科研人员将其中的一组突变条件型敲入小鼠Piwi基因(Miwi),研究此类突变对精子形成的作用。

  研究发现,Miwi D-box杂合突变小鼠均出现雄性不育,精子表型也与患者一致。深入研究发现,Miwi D-box杂合突变小鼠精子发生阻滞在延长型精子细胞发育阶段,尽管能产生少量精子,但精子形态异常、细胞核结构疏松、无活力。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MIWI蛋白与组蛋白泛素连接酶RNF8相互作用,可将RNF8扣留在精子细胞胞质中,导致组蛋白大量滞留在精子中,最终造成精子数量剧烈减少、精子头部结构异常及精子活力丧失。

  科研人员发现,将一段RNF8 N-端多肽导入突变小鼠的精子细胞中,可有效阻断MIWI对内源RNF8的扣留,恢复精子活动能力,提示这一策略可有效治疗无精症和少弱精症。(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