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H7N9病毒地理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2  浏览次数:104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课题组带领青年教师王锡玲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生姜慧,经4年多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H7N9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且病毒在禽间的地理扩散范围更广泛。该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全面阐明了2013年至2017年,H7N9流行病特征及临床严重性的变化,为疾病大流行的风险评估及如何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证据。相关论文6月2日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上发表。

  自2013年开始,余宏杰教授带领课题组在禽流感H7N9的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和大流行风险评估等领域开展持续研究。2013年3月,我国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例,此后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一波人感染禽流感H7N9疫情。研究发现,该病毒可通过基因重配或适应性突变,演变成可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病毒。

  跟踪研究发现,在2016年至2017年第五波疫情前,H7N9病毒只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感染该病毒后也不会出现临床症状。然而2017年2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从广东两例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例中,分离病毒株的测序结果显示,病毒的HA裂解位点插入了多个碱性氨基酸,提示该病毒已变异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在禽类中出现病死等情况。

  此后,余宏杰课题组把研究重点聚焦在第五波禽流感H7N9疫情研究上。从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性研究发现,第五波疫情较往年出现得更早,地理扩散范围更广、发病更多,报告病例数也超过之前任何一波,并提示禽类中H7N9病毒的循环强度较前几波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研发现,约70%的病例发病前10天有家禽暴露史,活禽市场、散养家禽暴露仍是感染的两个主要途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病例报告活禽市场暴露的比例较城市病例低,但第五波疫情中仍有48%的农村病例及61%的城乡接合部病例与活禽市场暴露有关。

  余宏杰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活禽中禽流感H7N9的监测,并建议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