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红霉素出口量增价减供应趋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6  浏览次数:101
  医药网5月24日讯 长期以来,红霉素一直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之一,出口量达数千吨,出口金额数亿美元。最近,我国红霉素出口呈现量增价减的态势,今后走势如何,引人关注。     产能不断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市场对红霉素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红霉素产量大幅增长,且增速很快。至今,我国红霉素年生产能力已达1万多吨,年产量6000余吨。     据CFDA官网信息,截至2017年5月17日,全国共有红霉素原料药生产批准文号17个(含乳糖酸红霉素3个批文),主要生产企业为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公司、四川内江山山药业公司、河南新乡华星药业公司、西安利君制药集团等。     这几家企业的产量合计占国内总产量的85%左右,其他多家公司的产量仅占剩余15%左右的份额。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红霉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5000余吨。该公司的红霉素、盐酸四环素等原料药均通过了欧洲COS和美国FDA认证,产品出口顺畅,在欧洲、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稳定客户,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美誉度。宜都东阳光公司和内江山山药业公司的产能也较大,达3000余吨。     出口量增价减     自21世纪以来,红霉素出口增长很快,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大宗出口品种,出口量约占国内大环内酯类药物总量的60%左右。     21世纪初,我国红霉素出口量达到500余吨,约占当年产量的60%左右,2006年,我国红霉素出口量首次突破1000吨,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口总量近30%。到了2010年,红霉素产能已超过9000吨,产量达2500余吨,出口量1500余吨。2014年,红霉素出口量达2390吨,出口金额16703万美元。     我国出口的红霉素以饲料添加剂用途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一直为亚、非、拉美等地,约占红霉素出口总量的80%左右,对欧盟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出口量仅占20%左右。印度是我国红霉素第一大出口市场,一般占我国出口总量50%左右的份额。印度企业进口我国的红霉素原料药,再加工成市场畅销的半合成红霉素,制成医药制剂产品,获取更高利润。此外,马来西亚、波多黎各、西班牙等国家所占份额也较大。近年来,波多黎各、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已发展成为我国红霉素的又一重要出口市场。     在我国出口红霉素的医药企业中,宁夏启元药业公司近年来稳居第一,出口份额占全国的50%左右,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河南华星医药等也是出口大户。     近年来,全球市场大环境仍然低迷、徘徊,世界贸易处于缓慢恢复期。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也遇到不少困难,许多产品的出口呈现量价齐跌或量平价跌的局面,红霉素的出口总体处于量升价减的态势。     市场需求强劲     多年来,红霉素主要作为兽用抗生素,国外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和动物生长促进剂。最近几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均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局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近30亿,对禽、肉、蛋等需求旺盛,刚性很强。如此庞大的市场不断推动着养殖业保持高速发展,对饲料用抗生素和添加剂的需求十分庞大。     此外,红霉素也是合成国际医药市场畅销的三大半合成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近年来,以第三代红霉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领衔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稳步上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从2000年的5%上升至2014年的12%左右。     我国自2012年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来,众多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被列入“限制用药”和“特殊用药”范围,市场拓展受到较大局限,销量缩水,抗生素市场重新洗牌。虽然红霉素等抗生素在部份省市也被列入“限制用药”范围,但是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琥乙红霉素及地红霉素等均被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十二五”期间,受“限抗”等多种因素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经历了上升、快速下跌、回暖、常态化发展等阶段。近几年,在国内医院用药市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琥乙红霉素等几大半合成红霉素产品受到临床青睐,国内医院用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占据了大环内酯类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作为合成这些红霉素产品的基本原料,市场对红霉素原料药的需求十分强劲。虽然近几年我国红霉素的出口量仍在增长,但由于国内市场用量增加,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换言之,兽用药和人用药这两大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红霉素市场持续旺盛的主要动力。     供给略显不足     红霉素为发酵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废”物质,随着各国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发酵产品在国外已逐渐被淘汰,受环保费用高、原料药利润相对较薄等因素影响,很多国外红霉素生产企业已经停产,如美国雅培公司以及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红霉素均不再生产,所需产品转而到中国等购买,国际市场红霉素供应趋紧,市场对中国货的需求大大增加。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红霉素的生产能力已达1万多吨,如果开足马力生产,基本能满足市场供应。但是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还不能完全释放出来,现在全国红霉素年产量约为6000吨左右,约为生产能力的一半,红霉素原料药供应略显不足。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环保因素。红霉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很难通过环保处理,需要大量的水来稀释。我国前几年颁布《制药工业污水处理办法》,各项环保指标有所提升。近来,全国各地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企业环保治理成本越来越高。环保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企业就不能也不敢开足马力生产。     二是生产技术因素。发酵产品不同于合成的化合物,菌种问题是红霉素生产的关键因素。菌种不过关将直接导致产品的质量和收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一些企业不能大规模扩产和上马的门槛。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除了少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人用药的标准仍有差距,只能用作兽用药,而人用药和兽用药的市场价格相差不少。产品质量不达标,还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也是企业不能接受的。     由于红霉素市场长期看好,我国一些地方纷纷投资上马新的红霉素原料药生产线,也有一些老厂对原有生产规模进行扩产。一旦这些新上项目建成投产,我国红霉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产量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出口量也会进一步提高。以前,我国红霉素出口峰值曾达到年出口4000多吨的水平,比目前3000多吨的年出口量要高1000多吨。  
 
关键词: 红霉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