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7日讯 近年来,欧美学者对蜂胶的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性工作,他们认为:蜂胶很有可能成为下一只“万能药”(Wonder drug)新原料。
新发现多种药理作用
现将国外学者最近报道的有关蜂胶的药理作用扼要介绍如下:
抗肿瘤
不少国家的药物研究人员都曾做过有关蜂胶抗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欧洲药物研究人员指出,蜂胶不仅有抑瘤作用,还可防止肿瘤细胞体内转移(癌扩散),故蜂胶有望开发成为一只新型抗肿瘤天然药物。
抗菌
研究发现,蜂胶能重新恢复,甚至大大增强抗生素的抗菌力。西澳大利亚大学有机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在多次试验中得出结论:将蜂胶胶囊与青霉素制剂或其他抗生素制剂产品配伍使用,可将后者的抗菌力提高10~100倍。故蜂胶堪称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抗生素“增效剂”。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单独使用蜂胶不会对肠道里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产生不利影响,它只对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这样看来,蜂胶还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靶向抑菌药物”。
抗牙周病
欧洲研究人员发现,蜂胶是一种最好的天然抗牙周病药物,长时间服用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国外卫生用品厂商已开发上市多只含蜂胶成分的牙膏与嗽口水等日化用品。1991年以来,西方研究人员所做大量动物实验证实,蜂胶具有良好的抗龋齿效果。
提高人体免疫力
这是波兰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教授Scheller博士经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位波兰教授指出,经常口服蜂胶胶囊还能改善人的智力、体力及性功能状况,并可促进创伤面的愈合。
其他药理作用
综合国外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观点,蜂胶还有抗高血压、治疗不孕症、抗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治疗慢性肠炎等药理作用,且与产品剂型无关。
为何蜂胶能治疗如此众多的疾病?西方研究人员推测,这很可能与蜂胶(主要采自树木分泌的树脂类物质)中含大量植物黄酮类物质有关。而黄酮具有抗癌、抗菌、降血压、降血糖、调节人体免疫力等复杂的药理作用。事实上,很多常用中草药,如金银花、黄芩、蒲公英和七叶一支花等,均是其中的黄酮类成分在起作用。
国内市场不温不火
国外开发蜂胶的历史较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包括前苏联、民主德国(即“东德”)、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已有蜂胶类保健产品上市。随后,蜂胶的药理作用逐渐为西方发达国家所认识。至90年代,蜂胶业已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上的畅销保健产品之一,广泛用于生产药品、保健食品、日化产品(如在牙膏、嗽口水等产品中作为抗牙龈炎的重要添加剂成分)等领域。
我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为世界三大蜂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的蜂蜜产量和出口量高居全球第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蜂胶产量和出口数量快速上升,并已超越巴西成为世界最大蜂胶出口国。从1996年开始,我国农业部在各地大力推广培育“高产蜂胶蜜蜂种群”,国内蜂胶产量得以快速增长。
据悉,我国蜂胶总产量已从1990年代初的100多吨迅速上升至2001年的300吨,2003年我国蜂胶总产量已接近400吨。此后几年,因受国际市场蜂胶价格低迷影响,我国蜂胶产量始终在400~500吨之间徘徊。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蜂胶的保健作用知之甚少,加上蜂胶制品价格不菲,目前市场上每瓶蜂胶胶囊的零售价在150~200元,故国内蜂胶市场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除了“北京知蜂堂”蜂胶胶囊和江西养蜂协会生产的“华蜂”蜂胶胶囊以及进口澳大利亚“艾美思蜂胶胶囊”等少数几只蜂胶制品外,我国市场很少能看到蜂胶类保健产品的踪影,这与国外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蜂胶类保健产品形成鲜明对照。
近年出口量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蜂胶的出路只有出口。据国内农业部门报道,1996年我国蜂胶总产量为270吨,其中70%用于出口。我国蜂胶出口对象国主要有日本、美国、荷兰、德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其中日本约占我国出口蜂胶的一半左右。
2005年,我国蜂胶总产量为350吨,出口占55%,2006年蜂胶总产量仍维持在350~360吨,出口占40%。200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国内养蜂成本急剧上升,如供应蜜蜂作为冬季食物的白糖价格猛涨等等,造成出口蜂产品价格相应上涨,蜂蜜、蜂王浆和蜂胶的出口价同比上涨5%~15%。
出口价格提高,造成出口蜂胶数量锐减。据中国海关统计数字,2007年我国出口蜂胶总量仅53吨,这是多年未有的现象。而且出口均价仅每公斤16.87美元,而1990年代每公斤出口蜂胶均价为185~220元人民币。这与印度等南亚国家亦在大力发展养蜂业,并大量出口低价蜂产品与我国竞争有关。
今年1月以来,国内接连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对我国南方的油菜花和槐树花等蜜蜂花源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由于我国养蜂业主要集中在南方诸省,北方地区养蜂者较少,故今年上半年南方的灾害性天气肯定会对我国蜂产品产量有重大影响,包括蜂群数量减少及蜂蜜、蜂王浆、蜂胶总产量下降等等。国内农业主管部门预计:今年我国三大蜂产品(含蜂胶)总产量将比去年略有下降,减产幅度大约在10%左右,故今年蜂胶出口量将不如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