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23日讯 相较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在本地有四大优势,分别是成本、供需匹配度、市场营销策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新兴医疗技术市场占全球医疗技术市场的份额,从2010年的18%增长到了2014年的20%。据波士顿咨询预测,从2016年到2022年,这一份额还将增长8%。但中国医技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远超于此。
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医疗技术——新兴市场企业的下一个风口》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医技市场规模将达69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位,相较2015年增幅高达13%。
在市场规模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中国领先医技企业的收入也正大幅增长,增速远高于欧美领先企业,并在本土市场的部分行业中战胜或追平跨国公司。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医疗科技业务负责人罗英表示,医疗技术新兴市场企业的发展风口已经来到,中国领先的医疗技术厂商增长势头正在加快。
中国医技企业迎发展风口
医疗技术新兴市场的风口已经来到,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将取得突破性增长,中国医技企业收入正快速增长。
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显示,2016年医技新兴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不到四分之一,预计将在6年后的2022年增长至三分之一。
报告显示,已经在2015年以8%的占比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技术市场的中国,未来仍将创造13%的增长;已在2015年以3%的市场规模占比排名世界第五的印度,未来则将创造17%的增长。
迈瑞、威高、乐普等中国领先医疗技术企业的年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5年间,上述企业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在16%到32%之间,远超同期欧美领先企业0.4%到6.3%的增长水平。
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中,本土企业已在部分行业中成为市场领先者。
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例,2004年,本土企业的中国市场销量份额仅为11%,市场为跨国公司垄断。但到2015年,以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300003,股吧)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就占到了75%左右的份额。
类似的还有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2004年,跨国公司在该行业的中国市场占比为100%,到2013年,以万东医疗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已追平跨国公司,占到50%。
“本土企业已经占到了医疗技术市场低技术门槛领域主要的市场份额,但是在CT、核磁、内窥镜这些高技术领域,仍以跨国公司为主。”罗英告诉记者,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技术领域。
罗英认为,未来以中国医技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企业将进一步扩张成为发达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发展成为领先的全球市场参与者。
本地企业制胜优势大
波士顿咨询的报告分析,相较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在本地有四大优势,分别是成本、供需匹配度、市场营销策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以中档超声设备为例,将中国领先的超声设备商迈瑞与俗称“GPS”的三大跨国公司相比,尽管前者在价格上要低10%到20%,但由于前者在销货、研发、行政管理费用等成本上低于后者5%到30%,因此二者最终在运营利润上相差无几。
而在供需匹配程度上,基于本土企业的在地优势,往往能更准确地锁定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供给。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武汉的本土企业VSD就因为发现中国大型医院能提供墙插式负压引流设备,从而研发设计了节省抽泵成本的敷料,比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Acelity节省了每台1万美元的抽泵成本,也省去了患者在治理大面积烧伤时背着抽泵行动的烦恼。目前VSD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达50%,而跨国公司仅占20%左右的份额。
在市场营销策略上,由于本土企业对中国的市场、渠道和营销方式,尤其新鲜事物更为敏感和了解, 因而能更好地占领市场。
以目前拥有15%到20%中国血糖仪市场份额的三诺生物(300298,股吧)为例,2005年90%的血糖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以公立医院为主要销售渠道。三诺准确捕捉了药店零售渠道快速增长的前景,又抓住了电商作为切入口,得到了较优的营销结果。
“中国政府对企业有利的政策支持也是优势的一方面。”罗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研发阶段,政府就对本地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在注册阶段,也通过取消进口产品所享有的快速上市优待、为创新型本土产品提供快速审批通道等方式,鼓励本地企业快速注册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还了解到,在产业链上的制造、招标、报销乃至展示等环节,本地企业也都享有优待。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的人力等成本正在提高,中国医技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下降,未来将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依靠产品升级保持增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