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焦点访谈》关注北京医改:根据什么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8  浏览次数:106
  医药网4月12日讯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都是焦点话题。从4月8日起,在北京上医院看病的病人都会发现挂号费诊疗费取消了,多了一个医事服务费,而且药价、检查费都有了变化。因为4月8日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实施, 参加的有3600多家医院,包括所有在京的公立医疗机构,还有政府购买服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社会办医机构,可以说涉及了北京绝大多数的医院。     北京的医改根据什么改?为什么改?     这次医改变化最大的就是药的价格。药,医院买进来多少钱,就要卖给患者多少钱,全面取消医院给药品的加成。而在此前,自50年代开始,一直是以药养医。在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营主要靠三部分的收入:药品加成、财政补助、以及服务收费。当时财政补助不到位,医疗服务收费也很低,公立医院在卖出药品时都要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十五,这15%的药品加成就成了医院运营的主要支柱。     以药养医,患者负担重,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医生提高技术的积极性。     显而易见,“以药养医”必须破除。5年前,2012年,北京市在朝阳、友谊、天坛、同仁和积水潭5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取消15%的药品加成,首先就是要理顺几十年的固有利益分配机制。     朝阳医院加大医药成本管控,查处大处方。刚开始每天都要筛处方,同时定期张榜公布大处方并且公开点评。现在还实现了“处方前置审核”。用药过多、开药周期过长、药和药之间互相抵触,这些用药常见问题,通过信息化系统立刻就会被自动拦截,接下来药师进行人工审核,审不过,处方就开不出来。     对朝阳医院来说,经过五年的改革试点,门诊次均药费下降了21%,住院次均药费下降了36%。     五年下来,五家试点医院的药占比从2012年的43%下降到2016年的33%,降幅达到了10%。     根据新的制度设计,药品提成收入这个大头被堵死,医院怎么实现收支平衡,继续办下去呢?     试点医院开始实行,增收医事服务费,以门诊为例,医事服务费按医师职级确定,试点医院普通门诊42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门诊100元。这笔费用北京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每次40元。其中部分医事服务费会算入医务工作者的绩效,促进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     在医生们看来,医事服务费的提高,体现出了对医生劳动价值的尊重。     医生没意见,那取消加成、挂号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这取消一增设的平移,能不能实现医院收支的基本平衡,以及患者负担不加重呢?在设计者看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不仅要实现医院、医生和患者三方利益的均衡,更主要的是,不同医院、不同医生要缴纳不同的医事服务费,这种价格的杠杆还要有助于分级诊疗。      “以药养医”的顽症滋生出了“以药腐医”乱象,也瓦解了医患间的信任关系,显然要治这个顽症就得从取消药品加成开始。这个“病”不好治,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也并非不能治。有了五年试点经验的积累,北京市从4月8号开始正式推行新医改: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除此之外,还对435项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这些价格有升有降。一个原则就是,基本以物为主的项目降,以人的技术和服务为主的费用升。     看病贵,还有一个主要的开支就是大型医疗器械贵,此次价格改革选择的435个项目中,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降了下来,比如头部CT从180元降到135元,核磁共振从850元降到400至600元。     和物有关的项目价格降了下来,与人有关的却升了上去     这是因为此前,医和药却长期处于倒挂的现象。此前做个阑尾炎手术收费234元,就需要4-5名医护人员忙活一个小时,这就有了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说法。     这次改革,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风险大的项目价格就被提了上去,前面提到的,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这些项目收费的提升,在医务工作者看来,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医疗项目价格有升有降,那患者看病到底是比以前贵了还是便宜了?据北京市卫计委介绍,根据测算,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就单个患者而言,可能会因为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影响。     根据现在的价格体系,对于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的患者,就医费用会下降。若诊疗过程中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诊疗费用会增加。     从两天的情况看,北京的公立医院总体来说实现了向新医改政策的平稳过渡。治疗多年沉疴,不能不下猛药,也不能不倍加谨慎,要平衡好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北京花了五年时间才磨出了这把“手术刀”、这道“加减法”。有些费用升了,有些费用降了,调的不只是价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价格调整带动整个医疗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引导医院转变运行机制,通过改革,让百姓看病不觉贵、求医不再难,也让医院、医生“顺气儿”不憋屈。北京的新医改方案未必放之全国都合适,但从以药养医、以材养医,转变为以技术养医、以服务养医的思路却代表了医改的方向。
 
关键词: 医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