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11日讯 4月8日,北京市医改新政实施,随后,北京市卫计委公布医改首日“成绩单”,医改启动当日,药品阳光采购节约费用751.3万元。此外被监测医院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近两成,药占比下降7.7%。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医改首日,各医疗机构运行平稳。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共组成128个督导检查组,赴447家医疗机构检查督导,规范诊疗和用药等医疗服务行为,没有发现违规现象。
北京此次参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医疗机构共3600多家,其中需要改造信息系统的有2605家医疗机构,4月8日6时前切换完毕,且具备开诊条件,开诊首日,100%信息系统运行正常。
同时,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没有间断。医疗机构门急诊秩序正常,信息切换没影响到患者的就诊、检查和治疗。城六区114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新方式。
新政实施后,医院门急诊药占比有所下降。纳入监测的221家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医改首日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7%,门急诊药占比下降了7.7%。不过市卫计委同时表示,由于改革首日存有较大随机性,数据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据介绍,4月8日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总体平稳。全市统一的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截至当天16时,首日药品采购节约费用751.3万元,降幅达7.8%。
■ 案例
患者刘奶奶
为少走路宁愿多花钱上大医院
家住牛街的刘奶奶今年70岁,患有多年高血压。由于部分需要的药品,此前社区医院没有,她便一直在宣武医院开药。
刘奶奶说,医改之后,社区看病开药的确比大医院更加实惠,但她腿脚不好,宣武医院比社区医院离家更近,且就在大街边上,可乘车前往,而社区医院在胡同里,只能步行。因此她愿意多花点钱,少走点路。此外,她曾在基层医院看病,有一次血压突然不稳定,医生还是建议她去宣武医院挂急诊。她说,自己体质不太好,还是在大医院看病更放心。
西城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称,针对此类问题,西城区新街口、德胜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失能、行动不便等有需求的老人,开展了送药到家的服务,6月底前,计划推动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该类服务。
患者赵奶奶
遭遇多挂号少开药怎么办?
88岁的赵奶奶家住西直门内大街,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在赵奶奶家附近,既有社区医院,也有二级(平安医院)、三级医院(人民医院)。由于社区报销比例高、医事服务费低,且阳光采购后药品更多,赵奶奶倾向于在社区买药,但她担心医院为了多赚医事服务费让患者多挂号,“以前每次开一个月的药,以后会不会只开一个星期?”
对此,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认为,赵奶奶不需要有这样的顾虑。以德胜为例,患者在中心就医,如果觉得医生有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可以向中心进行投诉,中心“每诉必答”,医生的绩效工资也与患者满意度挂钩,如被患者投诉且被调查属实,医生会被扣除奖金。而类似这样的监督管理模式,西城其他社区医院也在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