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我国首只小分子抗肿瘤新药在美国获批临床试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05  浏览次数:434
    日前,记者获悉,由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西达本胺(爱谱沙)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试验批准,在美国展开临床研究。这是我国首个在美国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物。  

    国内研究获美认可

    据深圳微芯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此次向美国FDA申请进入临床研究,主要以西达本胺在中国的临床前和已有临床研究结果作为支持性数据、由微芯生物与其国际合作方沪亚(HUYA)生物共同申请获准。这一国际临床联合开发模式将有利于缩短其在美国的临床研究时间,同时有望成为中国原创新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

    获得FDA批准后,HUYA公司将向临床试验单位——麦迪逊肿瘤中心递交临床试验方案,并等待医院及其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预计该过程需要8周时间,之后有望在3月底或4月初正式开始第1例患者的治疗。

    西达本胺是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亚型选择性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属于新型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肿瘤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与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不同,它以癌细胞异常的表观遗传作为靶点进行攻击,并通过诱导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和免疫杀伤作用而发挥整体抗肿瘤作用。西达本胺目前已在中国多家临床研究基地开展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Ⅱ/Ⅲ期联合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即将在中国开展针对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此次获准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可称为我国化学创新药研发的重大里程碑事件。

    HDAC抗癌新方向

    近年,科学家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尽管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基因表达及基因表达产物活性异常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异常所形成的原发和继发的肿瘤周围环境(如血管生成、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异常等),促进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体内扩散和转移。而且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表观遗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针对以HDAC这一类影响表观遗传的重要分子靶标开展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已经成为国际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由于HDAC在基因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它们与许多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免疫调控、分化和基因程序化表达,同时有与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耐药性基因表达完全不同的调节模式等。试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够抑制人体及动物体内的肿瘤的生长,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等。HDAC抑制剂在作用机制上既区别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即在对增殖快速的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也累及正常细胞的传统化疗药物),也不同于典型的靶向药物。因此,设计既具有类似Sorafenib和Sunitinib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又具有类似西达本胺类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监控和诱导分化的作用,同时,又与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耐药性基因表达完全不同的调节模式等优点的双活性抑制剂,将可能提高抗肿瘤作用机制上的互补性,能提供疗效协同,但毒副作用不相叠加的更为理想的肿瘤治疗方式。(医药经济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