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三位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破解医改难须开新“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6  浏览次数:90
  医药网3月13日讯 浙大一院先后派出多名青年医师到绍兴二院开展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的百姓可在家门口看省名医。 高洁 摄     2009年启动至今,新医改已逐渐步入深水区。如何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如何更高水平地保障全民健康,是当下必须破解的医改难题。     这几日,李兰娟、蔡秀军、姚克3位来自医疗领域的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医改如何深化的主题,在各自小组讨论时积极建言献策。他们结合浙江的探索实践,直面改革难点,提出破解之道,引起与会委员的热烈反响和深入讨论。     李兰娟——     健康中国呼唤卫生基本法      “随着医改的深入,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健康不仅是卫生发展的目标,更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直接结果和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迫切需要《卫生基本法》的法治保证。”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在小组讨论时,指出当前医改亟待完善的一项制度建设。     李兰娟委员分析,医改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不单纯是有效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是健康权利保障的制度性设计和卫生利益分配的体制性问题。眼下医改面临诸多棘手难题,需要在《卫生基本法》层面,进一步合理构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此外,科学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现行不少卫生法律法规相互冲突、适用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都需要靠制定《卫生基本法》加以保障和协调解决。      “出台《卫生基本法》,并以此确立深化改革与长远发展的基本方向、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基本途径、方法,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卫生政策、法规的配套和完善,解决当前制度、体制上存在的障碍,平衡众多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李兰娟说。     李兰娟委员指出,卫生健康工作涉及到政府和社会大系统,制定《卫生基本法》,不能限于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现有职权范围,应当立足于保护公民健康权益的全局,来把握政府部门关系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关系,恰当界定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范围,使之成为与公民健康权益相关的各类法规、规章制定的基本依据。      “出台《卫生基本法》,既是我国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她呼吁。     蔡秀军——     新医改核心在于人事改革      “新医改的核心,是人事制度改革,这个改革不到位,就很难真正将医改推行到位。”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小组会议时,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与会委员的关注讨论。     蔡秀军委员认为,当前的医疗卫生系统人事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以致医改困难重重。如公立医院的医生,仍然是编制内的“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医生多点执业,不仅缺乏立法保障,也面临着退休金、医疗保险难以处理,不被各地卫生局和公立医院管理者支持重视的难题。此外,现在多数医疗机构使用的人员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相关需求,而非编制人员在晋升、培养等方面受到不公待遇,不利于自身和医院的长期发展。     蔡秀军认为,医改既要惠及百姓,也要惠及医生。只有激发医生创业干事的激情,才能推动医改更好落地,进而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建议国家层面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从顶层设计入手,切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修改《执业医师法》,明确医生‘社会人’性质;逐步取消公立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编制,新进医务人员不再纳入编制;建立灵活用人制度,鼓励医生社会化和自由化就业。还有,将财政投入与公立医院编制脱钩,探索公平合理的医生薪酬制度。”蔡秀军说。     如何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制度?蔡秀军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立“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医生入职、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标准。二是对于多点执业的医师,根据近期指标、远期指标,探索新的薪酬体系,兼顾医疗机构之间和医生自身利益以及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能使大医院、民营医院、基层医院、医师多赢的适度奖惩机制。      “当下,医疗卫生系统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蔡秀军表示。     姚克——     分级诊疗关键在全科医生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17万人,缺口达18万人!”3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全科医生严重缺乏,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医改的进程。”     全科医生这个词的背后,关联着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人对人、可上门的“家庭医生”服务,和一项破解医改的重要举措——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     按照国务院医改办印发的《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2016年,全国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全覆盖。     姚克委员说,从当前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等地的实践来看,这项目标若要如期实现,难度不小。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全科医生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签而不约”现象比较突出。     以浙江杭州为例,主城区1160名注册全科医生和1000余签约服务团队,2016年签约服务对象增加近20万,然而签约团队平均增收仍维持在2015年的3万元,收入增加和技术劳务付出不成正比。     为此,姚克委员建议,一是优化签约配套机制,凸显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提高他们的动力和效率;二是构建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将“大医院+智慧医疗”融入“家庭医生”服务,筑牢签约扩面的接盘能力。      “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让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成为既有收入又有尊严的体面职业!”姚克说。
 
关键词: 医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