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青霉胺片”可以缓解这种病的症状。但是近日,海口市一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发现,吃了30多年“青霉胺片”突然停产,买不到了。而这种药“一顿”不吃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患者和家属心急如焚。
“救命药”突然停产 全城总动员找到少量库存
今年45岁的患者曹丽珠是12岁那年患上的这种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因救火光荣牺牲,30多年来,都是她的母亲林树兰一个人带着她辗转各地治病,每天准时准点照顾她吃药,其中就包括每天必须要按时按量服用的“青霉胺片”。可是这种药突然之间断了货。
患者母亲 林树兰:我说能不能停一下,或者减少量,谁知道,我一减少一粒一天,结果就马上发作起来。
记者了解到,“肝豆状核变性”病如果是早期诊断,一般较少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但是晚期治疗效果甚微,病情变化快甚至会危及生命。曹丽珠由于长时间患病,已经导致小脑萎缩,失去听力,脾气也不定时会变得很暴躁。
患者母亲 林树兰:我打电话去药房,说没有药,我就慌起来了,因为我的药少了。我就打去电话问厂家,厂家说停产了,不生产了。所以又着急又慌了,所以她就说我的命就只有几天命了,没办法了。
万般无奈之下,林树兰只好求助当地媒体,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海口市相关部门、30多家医院、包括药品销售企业都行动了起来,帮助林树兰找药,最终在一家药店找到了少量的库存。目前,这一批“青霉胺片”库存足以支撑曹丽珠一年用量,直到厂家恢复生产。
小众药、廉价药常短缺停产 如何保住“救命药”的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小众药、廉价药常常断货,像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白舒非,心脏手术要用的鱼精蛋白,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用药“优甲乐”等几类药品,都出现断货的现象。
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国恩: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在全国层面上的管控,以及到省级层面上的招标采购,在探讨价格机制上,还处于一个摸索过程当中。导致了市场上需求比较小的这些产品,确实是处于比较难以生存的状况,自然的,我们医药企业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它就会选择不去研发生产这样的小众药品,所以导致短缺产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患者们也害怕企业因为利润薄弱甚至是亏损而从此停产。
患者母亲 林树兰:因为全国就一家厂,如果没有药了,那些病号怎么办?只有坐在家里等死了,真正很怕人的。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规划》提出,保证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的低价药、抢救用药和罕见病用药的市场供应。这也意味着,这些“救命药”未来或不再难觅踪影。其中还明确,鼓励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研发上市。
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国恩:如果希望引导非政府企业,民营企业来参与短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那就应该通过市场的正常手段,来让他们得到一个合理的,能够补偿他过去投资成本的这么一些制度安排,来解决他们正常研发和生产行为。政府做一些相关的调整,或者让政府自己举办的企业,(国有企业)来完成这项任务,而在中国,目前还有这样的优势,因为我们还有大量的所谓国营企业还存在,在医药产业里面,它们自然就应该成为完成这个任务的主力军。
九成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除了小众药廉价药常常断货,儿童药品的短缺也是一个问题。据了解,我国现有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60多种,占总数的1.7%,九成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15家大型儿童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儿童药品的临床实验,专家表示,以一种药品100例临床用药情况来看,三五年下来,愿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儿可能只有二三十例,甚至更少。然而,儿童药品用量随着各个年龄阶段,体重变化都会有所调整,新药的研发和剂量的生产就会难上加难。
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国恩:国内和国际都一样的,在儿童用药和儿童研发生产上,条件实际上比成人的条件更苛刻,要求更高,这个中国和其它国家是共性的。
北京市儿童医院医学部副主任 魏京海:大部分这些短缺药都集中在一些专科用药,这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个病人群体更小,所以这样的市场销售可能就更小,企业生产研发的积极性就会更差一些。
图集
以心脏病用药地高辛为例,一瓶儿童用药地高辛口服溶液是30毫升,里面的药物剂量只有1.5毫克,市场零售价21.52元。成人服用的地高辛片剂每瓶30片,每片的剂量为0.25毫克,市场零售价约30元左右,不同厂家略有差异。儿童药品不仅是成本高,作为溶液的制作和保存成本也会更高,但是对于儿童药品来说,溶液的剂量更准且更易让患儿服用。
就目前儿童药品的现状,儿科目录共有药物1098种,儿童专用药品只有45种,占4%,其余1053种药物中,有儿童用法、用量的品种约43%。这就意味着,半数以上的药品在儿科使用时没有标注儿童的用法和用量。
北京市儿童医院医学部副主任 魏京海:有的药治疗窗比较窄,就是它治疗的剂量和中毒的剂量是很接近的,如果剂量分得不准确的话,很容易造成中毒。所以经常会需要血浓度的检测等等来进行给药。
记者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拍摄采访的时候,看到药剂师要人工来分配药物剂量,还有的药品要磨成粉末状,按患儿公斤数才能定量。
儿童药品短缺成重灾区
因为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全身组织和器官都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用药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误差,都可能造成孩子的终身遗憾。
相关专家表示,儿童药品的短缺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某种药品短缺,这种药品用于治疗某种专科疾病,不分成人与儿童;第二是儿童用药在规格和剂型上的短缺,成人可以服用胶囊或者片剂,但儿童无法服用,另外在药品用量上也会有较大的差距;第三是专门针对新生儿的药品比较缺乏。由于儿童药的研发成本高,风险大,时间长,很少会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做试体,所以临床实验较为困难,很多企业、研发单位都不愿意在这个领域涉足。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从中毒年龄来看,1-4岁儿童占比最大,占64%。
2014年以来,国家六部委出台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意见以后,很多职能部门也在积极的采取办法来解决儿童用药的实际问题。把纳入到国家基本药品目录里的药物定点生产、定点供应;药监部门在申报儿童用药剂型或者是修改儿童用药说明书相应用法用量的内容,给予优先注册审批,加快审批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