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当下零售药店发展的动向与痛点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9  浏览次数:94
    近年来,随着医药分开逐步推进,人口老龄化社会慢病服务需求激增以及药品招标采购降价、医院严控药占比费用等诸多因素的叠加,药品零售终端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零售药店从传统经营模式向新兴业态转型如火如荼。

    从本期开始,本版连续三期聚焦药品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捕捉当下零售药店发展的动向与痛点。

    春节前夕,以“医+药”模式试水转型的仁和药房网正在北京紧锣密鼓地装修位于航天桥的旗舰店。而它在半年前开业的北京大红门“医+药”标准店现在已略显寂寥。在传统药店业态升级的诸多尝试中,以仁和药房网等连锁药店为代表的改革者选择了一条路径:拥抱互联网,在传统经营之上增加医疗健康服务因素。这种模式在外界看来更像是当下各种新兴业态的“混搭”。

    互联网“医+”做依托

    2016年8月开业的仁和药房网西红门店一度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店内灯光明亮,风格简洁,药类分区清晰,仅从装修风格上来看,西红门店就与传统药店不大一样。

    “西红门店与传统药店的本质区别在于服务差异。”仁和药房网品牌推广部公关主管杨露介绍,仁和药房网脱胎于京卫大药房,在北京有超过25家直营分店。这些分店大多采用传统药店的经营模式,但西红门店却从去年开始“试水”“医+药”模式。该模式主要亮点是店内增设执业医师,为患者做基础的身体检查,并提供用药建议和健康服务。药店还依托互联网远程医生,必要时开具处方药。杨露透露,仁和药房网将在2017年全面推广“医+药”模式,对北京的所有分店进行改造升级。

    随着医改的深化,我国近年试点分级诊疗,“轻医疗”的理念也得到推广。赶着改革的浪潮,传统药店纷纷尝试在店中增添“医”的成分,以期为顾客提供更全面的医药服务。在此背景下,仁和药房网开始探索“医+药”模式,但药店处方来源困难重重:一方面,药店医师一般不具处方权;另一方面,医院处方很少外流。

    为破解药店获得处方难的问题,仁和药房网与“健康加医”平台合作,通过“健康加医”的端口接入“微医”平台,利用入驻平台的医院专业医生,为来店就诊的患者提供在线诊疗并在需要时开出处方药。杨露表示,患者在各分店均可通过电脑向远程医生问诊,且西红门等店还配有一体机,患者可通过触屏选择医院和对应科室的医生,并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与医生在线沟通。远程医生开具处方后,药店的药师将审核药方并提取药品。

    在西红门店,记者见到了一体机。记者注意到,平台上不乏名院名医,但很多医生并未开通视话问诊,开通视话问诊的医生也有多人处于“暂无排班”状态——这意味着多数患者只能通过图文问诊的方式来接受远程医生的诊疗。由于图文问诊会有延时,患者有时并不能即时得到远程医生的答复,进而放弃远程诊疗。仁和药房网航天桥店的药师王金刚告诉记者,曾有患者使用一体机问诊远程医生,但迟迟未收到回复,最后只好买了非处方药。

    近年探索药店改革、借助互联网远程医疗提供医药健康服务的连锁药店并不止仁和药房网一家。江苏盐城苏好医药连锁做了类似尝试,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医生少、处方少的窘境。

    不同于仁和药房网和已有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的方式,苏好医药和技术公司合作在2016年下半年建设了独立的问诊平台,并邀请部分二甲、三甲和社区医院的医生入驻,与他们签订合同。

    为保证药店患者能随时联系到医生,苏好医药在合作医生的诊室和医生个人手机上分别接入了问诊平台的PC端和微信端,即便如此,还是会发生医生“放病患鸽子”的情况。苏好医药连锁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蔡文兵对此很无奈,“在线医生其实数量不少,但关键时刻却往往‘不在线’。没办法,医生离开诊室关了微信,我们平台就找不到他们了。”

    医院外流处方难承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药分业的话题逐渐升温,药店也尝试争取医院的外流处方资源。仁和药房网“医+药”的模式,正是看中了医院外流处方这块蛋糕。

    其实,承接医院外流处方,仁和药房网具有先天优势,其前身京卫大药房是原总后勤部的药品器材供应站,为军队供应进口药和高端药,是我国早期的药品进口渠道之一。京卫大药房也是诺华、拜耳、阿斯利康等药企在我国的一级代理商,销售数十种新特药,其中一些品种在医院缺售。

    航天桥店是仁和药房网新特药销售最为集中的分店,依托附近的肿瘤医院,新特药成为该店的销售重点。“经常有病人拿着医院的处方,来店里买新特药。”航天桥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航天桥店至少能提供60种新特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分店都具有毗邻肿瘤医院的优势,仁和药房网的分店大多位于居民区和商业区,承接的处方量和金额上均无法与航天桥店相比。东直门店的执业药师顾广莲告诉记者,药店每天只能接到2~3张来自医院的处方,顾客也多是拿着处方来“配”一些利润空间小、医院不愿进的药品。西红门店的情况也类似。“我们店还是以销售非处方药为主。”店内的收银员告诉记者,非处方药占到他们上架和销售量的60%左右。

    此外,仁和药房网借助远程医生开具的处方数量有限。西红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每日获得的远程处方也不过两三张。

    医院外流处方量少同样困扰着苏好医药。蔡文兵解释,虽然药店每天能通过平台接到50多张处方,但这些处方并不是医院主动放出的,而是药店从医生个人手里争取来的。再者,每天接到50张处方远远达不到理想值。“按一家药店一天销售额1万元来参考,我们起码得拿到300张处方。”蔡文兵说。

    业态升级重探索

    无论是仁和药房网还是苏好医药,在传统经营上加“医”都绕不过处方量不够这个坎,而他们都选择了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方式,在业界走这条路径的药店不在少数。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零售药店业态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健康管理服务。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现在的药店互联网+转型中存在 “隐患”。

    “依托互联网做远程医生问诊,药店对医生的掌控力得不到保障。”一名业内人士说,互联网拉近了远程医生与药店患者的距离,但其中的不可控因素也很多,网络状况、医生资质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就诊体验。

    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根永则指出,远程医生诊疗在操作上可能存在法律问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药店的医师做了诊断或药师提供了建议后,远程医生只问不诊,按照店内医师和药师的‘建议’直接开处方药?这样的处方程序合法,但本质上有非法行医的嫌疑。”左根永说,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还处在政策空白期,互联网问诊时,处方来源是否合法、药品来源是否可靠,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机制是否健全,这都是互联网医疗的参与方需要思考和警惕的。

    然而,怀疑声并未阻碍药店的探索实践,仁和药房网老店改造的行动已经展开,苏好医药也考虑对在线医生做考核奖惩,并将平台与医生个人的合作扩大为与医生所在医院的合作。“我们将从已有探索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后续的改造中实时调整方案细节。”仁和药房网品牌推广部经理韩猛说。“我们做的事在国内少有经验借鉴,因此也只能是边做边调整,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制药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