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华北制药与九州通都发布了双方签订合作意向书的公告,九州通将以现金方式增资入股华北制药全资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药国际”),双方通过这种方式成立合资公司。九州通增资以后,将持有华药国际49%股权,而华北制药则继续持有其余51%股权。
根据该公告显示的内容,该合资公司是“以国际医药进出口业务、国内医院配送、医院药品配送托管、基药配送、省内医药分销、终端配送、物流服务等为核心业务的综合公司”。
华北制药遭遇双重“寒流”
华北制药成名已久,目前拥有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等在内的近600个品规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资质的大型国有企业。现有产品以维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大宗传统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及普药制剂为主,是国内维生素C、抗生素行业的龙头企业。
然而,维生素C与抗生素的业绩在今年都可谓遭遇“寒流”。国内的维生素C企业从2009年掀起扩产潮以来,价格一路走低,有数据显示,维生素C的价格在2009年一度达到110元/公斤的高位之后便一路下滑,到2011年最低时每公斤的价格曾经下探到26元。而抗生素业务则随着临床上被严格限制使用以及原料药的跌价,导致这个市场本身就在加速下滑。国泰君安曾有研报分析,抗生素市场有可能会缩容20%-30%.
在维生素C和抗生素两个行业的业务均遭到挤压的局面下,华北制药的业绩当然不会太好看,第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高达86.8%.华北制药在第三季报里面甚至还悲观地推测其全年的利润率将比去年下降50%以上。
九州通基药配送“吃哑巴亏”
九州通是目前国内排名第三的医药商业企业,建立的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国内70%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基本建立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医药分销与物流配送网络。九州通一直专注于深耕第三终端(指那些既不是医院也不是药店的地方,包括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小诊所、卫生服务所、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卫生院),可以说,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才是其业绩的主要贡献者,然而,新医改尤其是基药制度给了这种战略一记“闷棍”。
有分析人士透露,在基药制度之下,药品配送名义上由生产企业委托,实际上最后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决定,药品配送费用通常会被人为压低,并且相比基药制度实施之前,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配送比较宽松的环境而言,医药商业公司需要支付更多的物流建设费用以及公关费用,这无疑会对九州通这样的医药商业企业的业绩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大型国有商业公司(集团)依靠政治优势,获得基药配送权相对容易,而九州通并不具备这种优势。
工商联合各取所需
华北制药和九州通的合作,意味着医药生产与物流配送的紧密结合,这对双方都有直接好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分析,一方面华北制药来说可以利用九州通几乎遍布全国的医药物流渠道为其降低成本、拓展其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对于九州通来说也可以加快其在河北等地的业务拓展步伐、完善公司医药分销网络。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近年来各种规模的医药企业合资并购的动作不断,但其中的商业逻辑不尽相同。郭凡礼详细分析说,外资制药巨头如辉瑞等公司的合资收购重点在于预防即将到来的专利药到期潮为其带来的业绩下滑,央企巨头国药、上药、华润等合资收购的目的在于争夺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的前三名,而华北制药和九州通的合资更像是“强强联合”,通过合资新公司以对抗如上药、华润的竞争,这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互补联合。
某药企内部人士则向南都记者透露,其实目前很多大中型医药工业企业都有商业部门或商业子公司,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和资源分配的原因,一直以来大多只顾“埋头造药”,商业部分运作得并不成功。随着行业和企业本身发展到一定高度,这种不均衡发展的战略会使企业业绩遭遇严重瓶颈,迫切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医药商业企业的加盟。另一方面,像九州通这种有强大覆盖力的商业公司,也需要有一两个有稳定关系的生产企业作为依托,以改变单纯作为“马车夫”或“搬运工”的局面。因此,从长期来看,医药工商强强联合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大的趋势。
近日,广药集团与老百姓大药房也召开战略合作研讨会。双方高层敲定,2012年将实现合作销售6000万元,进行工业企业与零售连锁的深度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各种合资并购的背后,是这个行业在加剧洗牌,即使考虑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小企业将不断减少,大型企业则不断做大,到了一定阶段,中国的医药行业可能会呈现寡头化的局面。(南方都市报 侯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