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22日讯 站在2017年首往回眺望, 2003年到2013年,结结实实是公立医院的“黄金十年”。而后,势头急转。过惯顺风顺水好日子公立医院,在医改调整下,显示出了极度的不适应,由奢入俭难,正是其真实的写照
▍公立医院的黄金十年,也是医药人的掘金十年
从2003年到2013年间,在药品加成、社会老龄化、城市化进程、体制优势等诸多利好的共同推动下,在10年里,公立医院的数量、床位数、诊疗人数、资产、平均收入、净资产等多项指标,都获得了井喷式的暴涨。
如:平均收入由2013年的3204万,上升到2013年的近1.3亿元;大型医院有206家,增长到1184家;净资产由5003亿发展到13780亿;100万以上的医疗设备从平均2.2万台到8.9万台(请见调研报告)。
无论从哪个指标看,公立医院的发展态势可谓酣畅淋漓。当然,这十年,也是医药从业者的黄金十年。悉数当今医药行业扛鼎的企业和自然人,发展起势的时间轴大多都与这十年吻合。
▍医院好日子不再,医药人磕磕绊绊
不过,到了2013年之后,公立医院的收入增速,再也没有超过成本增速——简言之,挣得没有花的多。
特别是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部分,80%由提高医事服务费弥补,财政补贴10%、医院自筹10%。然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公立医院就会出现政策性的亏损。
事实上,已经有医院出现了这种状况。比如赛柏蓝之前报道过的湖南某大型医院,就是如此。与此同时,药品销售也随即进入泥淖之地,医院欠款、返点逐加等不利的情况越来越多,挣钱变得磕磕绊绊。
公立医院和医药人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尽管如此,回望过去才能更清晰预判未来发展的脉络,看看我们经历过的“黄金十年”,度过现在的调整转折期,为将来的好日子做好规划,才更有意义,以下为医学界智库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