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使许多关节病患者恢复了信心,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每年由于剧烈运动和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创伤人数的不断增加,人工关节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全球人工关节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
近年来,全球人工关节进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猛。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统计,2006~2010年,全球人工关节进出口总额从78.03亿美元上升到146.6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5.23%;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19.98%。
我国人工关节进出口贸易也突飞猛进,相关出口额从2006年的665.3万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365.55万美元;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从2006年的4792.68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6亿美元。
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人工关节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从2006年的4127.38万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6225.75万美元;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工关节进、出口额分别为9901.63万美元和3628.12万美元,贸易逆差达到6273.51万美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人工关节贸易逆差额。
目前,我国医院采用的人工关节大多是强生、捷迈和施乐辉等外资公司的产品。虽然很多进口产品较国内产品性能更优,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进口人工关节价格昂贵,而且进口产品是按照欧美人种的骨骼特点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与国人骨骼不匹配等问题,造成手术难度加大、时间延长、风险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协作研发抢占先机
毫无疑问,人工关节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可观。我国人工关节生产企业一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申请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争在人工关节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建立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医生和患者直接参与产品研发,以便使产品更加符合患者特点和治疗需要。
同时,我国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确保自主品牌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利用好自身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拓非洲和亚洲市场,与一些国家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便在这些新兴人工关节市场上抢占先机。
最新数据:
前三季度我国人工关节进出口情况
2011年前三季度(下同),我国人工关节进、出口额分别为9901.63万美元和3628.12万美元。
出口以欧洲市场为主
我国对欧洲人工关节出口额达3122.9万美元,占同期我国人工关节出口总额的86.07%。我国共向35个国家及地区出口人工关节产品,其中对前十名贸易伙伴的人工关节出口额达3597.39万美元,占比达99.16%。比利时为主要出口伙伴,我国对其人工关节出口额达2781.89万美元,占比达76.68%。对爱尔兰和德国出口增幅明显,分别高达3388.59%和542.84%。
我国共有江苏、陕西、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福建、广东和黑龙江9个省(市)出口人工关节。排名第一位的江苏省,其人工关节出口额为2986.14万美元,占比达82.31%,体现了出口地区的高度集中性。
我国共有36家企业从事人工关节出口贸易,其中外资企业16家,相关出口额为3432万美元,占比达94.59%。
美、德为两大进口来源市场
我国对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工关节进口额分别达5307.77万美元和3860.91万美元,分别占同期我国人工关节进口总额的53.6%和38.99%。我国共从14个国家及地区进口人工关节产品,其中对前十名进口贸易伙伴的人工关节进口额达9899.18万美元,占比达99.97%。美国和德国为主要进口伙伴,相关进口额分别为3860.91万美元和2541.9万美元,占比分别为38.99%和25.67%。对德国和爱尔兰进口增幅明显,分别达167.86%和98.43%。
上海、北京、江苏、四川、广东、天津、云南和山东共8个省(市)进口人工关节。其中,排名第一位的上海市,其人工关节进口额为6531.26万美元,占比达65.96%,体现了进口地区的高度集中性。
我国共有58家企业从事人工关节进口贸易,其中外资企业25家,相关进口额为7067.74万美元,占比达71.38%。
链接: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组织,也是目前最有效的人工组织产品。
人工关节主要分为人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等,其中销量较大的是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这两种人工关节的置换量约占各种人工关节置换量的90%。
人工关节所用材料已从早期易磨损的不锈钢发展到高硬度陶瓷材料、航天用陶瓷材料、铝-锆合金材料等。采用这些高性能材料制作的人工关节产品,其硬度、耐磨性、耐冲击性、高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大大提高,其重量与骨关节更接近,与人体的相容性更好。(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