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资产整合能力不被认可 华润医药现硬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5  浏览次数:114
    经历近十年的波折发展,华润医药集团终于在今年10月底登陆港股,成为母公司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华润医药与国药集团子公司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三家千亿级市值公司。按照2015年华润医药总营收1465.7亿港元(约1283.5亿元)计算,华润医药是中国第一大非处方药制造商、第二大医药制造商和分销商。

    然而当下市场对这家医药巨子却看法谨慎。华润医药10月28日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9.10港元,随后几天股价一路走低,截至11月9日收盘价8.59港元,比发行价跌了5.60%。

    资本市场反应大大低于华润集团的预期。华润医药路演时曾将发行价高点定在10.15港元,按发行15.43亿股计,总筹资额达156.31亿港元。但据一位投行人士透露,香港孖展认购反应冷淡,公司被迫调低发行价至9.10港元仍未获得足额认购,最终总筹资额拉低到136.71亿港元,比预期减少了近20亿港元。

    “市场普遍认为,华润医药只是收购资产拼盘,而且45%的上市筹资额还要用于收购,但其资产整合能力又不被投资者认可,下属三家上市公司都增长乏力。”上述投行人士认为,机械拼凑的资产整合只扩大了规模,却无法拉高利润,这是华润医药的硬伤。

    华润医药是医药全产业链公司,旗下包括华润三九、华润双鹤以及东阿阿胶三家A股上市公司和29家核心业务附属公司,产品跨化药、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大输液、制药装备、医药流通等多个领域,销售额过亿港元的产品超过20个。环顾医药市场,华润医药与同期营收2785亿元的“老大哥”国药集团差距尚远;“老三”上海医药近年来发展迅速,总营收已达1055亿元;位列第四的广药集团也颇有黑马之势。华润医药想保住目前行业地位殊为不易。

    “华润医药这些年一直不顺,遇到好几个烂资产‘大坑’,又遭遇宋林案,错过了内部改革、电商平台和分销占位的机会,此次上市也非好时机。”一位曾在华润医药工作多年的人士对记者称。

    老牌央企的支撑

    央企华润集团持有华润医药54%的股权,是其控股股东。2014年4月,宋林落马,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空降华润接过董事长一职,并于当年11月兼任华润医药董事长。傅育宁曾希望通过这一信号,向市场传递华润集团对华润医药发展的“空前重视”。

    在傅育宁主导下,华润医药主营业务重新调整,被划分为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类。“按照行业分,而不是按照公司和品类分,这有助于内部资源整合。”一位华润医药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位接近华润医药的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医药行业确实进入了渠道为王的时代。傅育宁将医药分销和零售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是明智的决策,这次有近半数上市融资将用于销售网络。”

    华润医药上市日,傅育宁亲自前往港交所敲钟。他此前为华润医药集合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备受业界关注。

    华润医药此次全球发售股份的95%为国际配售、5%为公开发售。国际发售部分获轻微超额认购,引入恒健投资、中国人寿、富士胶片公司、英国快消巨头利洁时、北欧银行、中国诚通、安邦投资等基石投资者。这一阵容突破了此前业内猜测的“央企朋友圈”模式。

    广东国资委旗下全资公司恒健投资,是认购额度最大的基石投资者。华润医药与广东近年互动频繁。2012年,华润医药与广东省签署合作协议,拿下广东省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并在广州建设物流基地和分销网络。2014年,在多家医药流通巨头争夺医院药房的跑马圈地战中,华润医药斥资20亿元收下华南地区最大三甲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药房管理权,实现在广东医院终端的有利占位。

    上述华润医药人士认为,华润医药总体地域优势在北方,南方是竞争对手上海医药和广药集团的大本营,也是华润医药最需要开拓的区域。“从引入投资者这一步看,广东是华润医药国内发展的重头之一。”

    另一家基石投资人日本医疗影像公司富士胶片,已进入中国市场15年,主营业务是内窥镜等医疗诊断系统服务,2015年在华销售额达到2807亿日元(约182.2亿元)。富士胶片公司对日本媒体表示,将以此次出资华润医药为契机,“探讨扩大医药品、保健品、再生医疗和医疗器械等医疗保健部门的在华业务”。

    利洁时则在2012年全资收购中国中药企业桂龙药业,进入非处方药领域。就在华润医药上市前夕,利洁时宣布与华润医药达成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市场的非处方药、医疗设备和健康产品。

    上述三大欲与华润医药谋求协同效应的投资者,以及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北欧银行、国资委旗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等,构成了华润医药的“同盟军”。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基石结构充分体现了华润集团作为老牌央企的资源调动能力,但后续资源整合效果有待观察。

    十年上市路

    比起2009年上市的国药控股和2011年上市的上药集团两家竞争对手,华润医药登陆港股等了近十年。

    华润医药历史追溯至1938年,当时华润集团的前身联合行(Liow&Co)在香港开展业务,并于1953年开始向中国大陆出口商品及医疗设备。2004年,华润集团与聊城市国资委组建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东阿),并于2006年重组中国华源集团,取得北京医药集团50%股权,确定其“央企医药平台”地位。2007年5月,华润医药集团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定下登陆港股的目标。

    成立同年,华润医药开始参与三九集团的重组。“三九系”的医药优势和土地资源储备为华润医药攒下了可观的“家底”,但同时三九集团近百亿负债的烂摊子,也成为华润医药上市的“绊脚石”。

    此后,华润医药花费了三年时间将三九集团扭亏为盈,并完成了最复杂的东阿阿胶和北药集团的重组。至2010年,华润医药综合收入超过600亿元,仅次于同期营收886亿元的国药集团。

    2011年,立下三年内上市“军令状”的华润医药,为做大资产进行了疯狂的并购,一年内在北京、江苏、河南等十个省份收购了11家企业。激进策略下的消化不良症状迅速出现,医疗器械板块业绩下滑迅速,员工抵制重组并出现社会性事件。

    一位曾在华润医药工作的人士回忆称,“当时华润医药子公司万东医疗重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后者十分抵触,双方业绩都大幅下滑,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一度从盈利几千万元跌到亏损。”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产生了退出医疗器械领域的想法,这加剧了资产整合的左右摇摆。

    又过三年,2014年,华润医药终于将旗下子公司资产梳理完毕,同年3月宣布退出华润万东,彻底放弃医疗器械板块。按宋林的规划,华润医药旗下有三个平台——以华润双鹤为平台的化学药业务,以华润三九为平台的中成药和非处方药业务,以及以东阿阿胶为平台的保健品业务。华润医药的总资产和总收入此时均突破了1000亿港元。2014年4月,华润医药再次启动上市,宋林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纪委调查,这一事件将华润医药堵在了上市门口。

    傅育宁接任后重新梳理了华润集团资产,确认医药板块仍是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2015年12月,华润医药完成了拖延数年的华润赛科与华润双鹤的资产重组,然后启动了华润医药与华润医药的上市计划。2016年4月19日,华润医药借壳凤凰医疗登陆港股;10月28日,华润医药最终得以上市。

    后继发展隐忧

    华润医药招股说明书显示,45%募资用于中国的战略收购,以扩大制药及医药分销业务;15%用于医药分销业务,建立更先进的物流中心及仓库。如此大比例的战略收购资金用途,令一些机构投资人却步。

    但收购扩张是华润医药一贯的法门,目的是弯道超车。华润医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王春城表示,目前正在陕西及成都物色收购目标,预期2020年可完成医药分销业务全国化的目标。

    华润医药的医药分销网络覆盖中国19个省份,而竞争对手国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都已覆盖31个省份。在医药零售领域,截至2016年6月30日,国药集团拥有3268家零售药店,上海医药下属品牌连锁零售药房1796家,华润医药旗下华润堂、医保全新、礼安连锁和同德堂等全国或地区性品牌总计702家零售药房。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对记者分析,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高,并购是最重要的整合手段,政策已明确利好,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家及两票制(指从生产、流通到终端一共开两次发票,旨在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营改增的推广实施,将给医药流通带来发展机会。

    华润医药在分销网络上明显落后于国药集团和上海医药。“华润医药打算高举高打,以高端特药产品为切口,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值药品直送的服务模式来提高利润率。”上述华润医药人士介绍。

    行业老大国药集团作为央企改革试点之一,股权激励计划业已披露。今年3月,国药集团子公司现代制药开始整合“国药系”12家子公司的化学药资产,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重组。

    上海医药也在分销领域加码布局,并提出“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三层网络”的口号,发力“医药电商”领域,先后与京东、万达、丁香园等开展合作,并引进了京东、IDG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为拓展东北和西南市场,上海医药还分别收购哈尔滨洋浦瑜华60%股权和云南上药医药70%股权。

    广药集团近两年夺回王老吉,入股重庆医药,携手九州通,加强西南地区布局,也有挤入前三强之势。

    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海王新辰等零售业务公司也在飞速发展。通过陆续上市,这四家企业借资本力量在全国圈地,仅2015年就完成了共计30多个并购项目,将药店网络铺设至全国。

    “华润医药上市已晚。”上述接近华润医药的投行人士认为,分销及零售市场厮杀惨烈,华润医药后发乏力,圈地成本高企,如何占据市场优势,难有良策。

    华润医药旗下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和华润双鹤三家上市公司已显示出增长乏力。东阿阿胶在近十年提价16次,不断推出新品,却顶不住销售费用一路飙升。在今年三季度传统销售旺季,阿胶块终端销量甚至同比下降,旺季不旺。

    华润三九的利润在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下滑,随着政策性垄断产品中药配方颗粒即将迎来大开闸,一旦审批放开,价格战随之而来,华润三九的利润空间还将被进一步压缩。今年9月,华润三九以18.9亿元收购主营心脑血管药物的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寄望开拓新的领域。

    华润双鹤在2014年和2015年的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下滑,下降幅度超过三成,其主营的输液业务受输液限用、医保控费等政策性影响一蹶不振。去年,为实现转型,华润双鹤先后斥资35亿元和7亿元,收购了主营心血管和泌尿系统疾病药物的华润赛科和济南利民,将慢病业务、专科业务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但转型效果仍需等待。

    上述华润医药内部人士认为,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高于行业水平,这与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相关;华润双鹤转型迟缓,甩不掉输液业务的负担。“这些现象都与华润的老国企作风有关。”(健康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