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丁基胶塞产业在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了原材料的国产化,工艺布局日渐完善,产品品质逐步提升,但总体来说与国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需不断努力。
“随着丁基胶塞标准的逐步提高,市场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洁净度、科研开发创新能力、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湖北华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佑铭指出,胶塞生产企业在管理软件和硬件建设上应该不断加大力度。要重视研发工作,增加产品的多样性。首先是胶塞性能的多样性,针对各种药品性质的不同,生产相应的专用胶塞,如特殊药品专用胶塞(强酸碱性药品需用耐酸碱性胶塞、青霉素、链霉素及头孢系列药品需用针对澄清度的专用胶塞)。其次是结构、尺寸的多样化和标准化并存。为满足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使用设备的不同,胶塞与设备的配合尺寸和胶塞结构将不再完全拘泥于标准要求,而有可能出现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如颈部球形设计、冠部隔离体的多样性设计等。尽管如此,为满足生产企业的批量化生产及药品生产企业招标采购的要求,胶塞与瓶子的配合尺寸要尽可能地与国际标准靠拢,以实现最终的标准化、一致性。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正品认为,胶塞生产企业应拓宽对配方及组分的研究。十几年来药品生产企业在使用丁基胶塞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各胶塞生产企业应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对配方及各组分的深入再研究,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是胶种的再选择,卤化丁基橡胶在化学惰性以及气密性等方面确实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近期的研究表明,该胶种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环氧化大豆油及齐聚物等易被药品抽出,硬脂酸钙的钙离子易与药品中酢浆草酸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不溶性钙盐、草酸盐和柠檬盐,从而成为可能影响某些药品澄清度的因素。因此,对更优胶种的重新选择已成为必然。比如现在热塑性弹性体等胶种在耐抽提性方面就具有卤化丁基橡胶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是填料的改性。亲水性的白色填料,极难为疏水性的卤化丁基橡胶浸润,因而极难分散均匀。通过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大大改进分散性,从而使胶料达到最佳混炼效果,各项性能达到最优。第三,提高配方中其它组分的纯度。由于配方组分中的各种矿物质不可避免地含有微量金属离子,这些离子对自动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因此尽可能提高各组分的纯度将是胶塞企业的研究方向。“生产工艺直接影响胶塞质量,胶塞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改良创新。”王正品指出,企业应该控制好硅油量,尽可能地减少胶塞表面的硅油量,或生产不用硅油的胶塞。后处理工艺的革新也很重要。根据药品生产企业将来对胶塞不洗即用的要求,胶塞生产企业应设法通过提高清洗水水质,增加抽提工艺以及更换内包装袋等工艺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胶塞表面的洁净度,进而达到生产“免洗胶塞”和“免灭菌胶塞”的目的。另外,还要逐步提高产品标准,其中微粒含量和表面残余硅油含量是两个重要指标,胶塞生产企业应该提高重视程度。
黄佑铭强调,胶塞生产企业要注重与药品的配伍性试验。胶塞作为直接与药液相接触的包装材料,它不但会吸附溶液中的主药和抑菌剂,而且它本身配方组分中的硫化剂、填充剂、增塑剂等还可能被药液浸出,从而污染药液,降低药效。因而,为尽可能减少胶塞对药品的影响,各胶塞生产企业必须和药品生产企业密切配合,广泛开展胶塞与药品的配伍性试验,优选合格配方进行生产供应。(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