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中药贸易陷入“瓶颈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1  浏览次数:91
  医药网9月9日讯 要解决我国中医药贸易长期低位徘徊的问题,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政府和企业的“联手”发力也必不可少。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对外贸易也一度呈现出持续低迷态势。细分到医药领域,受多因素影响,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小觑,中药出口方面更是形势严峻。     近日,《行业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发布,其中显示,2016 年 1-5 月,我国药品出口贸易额呈负增长,出口额累计 229.19 亿美元,同比下降 2.25%。与 2015 年同期 6.62%的同比增速相比较,2016 年以来我国药品出口形势显然不佳。其中,药品出口仅对欧洲市场出口额实现小幅增长,对前两大市场美国和印度出口额同比均出现下降。     在中药出口方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也发布消息称,2016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成为同期整体医药出口下滑最大的品类。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0%;进口5.3亿美元,同比微涨4.0%。     出口中药类产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和保健品,均陷入负增长,且出口量和出口额全部“双降”,在中药类产品出口记录上实属罕见。     多壁垒下中药贸易“走出去”受困     近年来,中医药贸易尤其是中成药贸易一直处在低位徘徊,整体发展不温不火,可以说已进入了“瓶颈期”。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难主要难在注册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上,2015年我国中成药出口的前10大市场中,只有在美国是按膳食补充剂的形式销售,其他9大市场均以中成药或传统药的形式销售,虽然在很多国家已经承认中医,但是中成药的注册却很难实现。     此外,2011年《欧盟传统药注册法令》实施后,也给中成药“走出去”带来了阴影。雪上加霜的是,自2014年5月1日起,英国禁止销售所有未经注册的传统药,进一步限制了中成药在欧盟的发展。     北京和嘉慧康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史万奎表示,长期以来,中国中药质量低水平徘徊,给国际的笼统认识是中国药天然质量差。甚至是中国人自己也惯性地缺乏自信。事实上,经过近年来的资本驱动和市场竞争,中国中药的设备设施、管理标准都有很大提升,其中有一些质量标准已经在国际前列,但市场化能力不高。因此在市场营销方面,中国中药贸易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同时,史万奎指出,当前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力度不够,也是阻碍中药类产品走出去的原因。中药是中医的工具,人需要的是治疗方案、保健方案,而不是药品,没有中医文化做先导,中药市场难以打开空间。     “如今,中国缺乏中药国际化领导型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助力的前提是要有领导者,中国目前缺乏中药国际化的先驱型企业家,无经验、无交流、零领导,强化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史万奎称。     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表示,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是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药的国际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中药是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所以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医的国际化,现阶段,中药贸易不能单单只看药品,与中医结合至关重要。     另外,她表示,当前我国缺乏针对中药技术性贸易防范体系。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药相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其评定与检验较复杂,使我国企业疲于应对,我国中药生产与国外标准差距较大,国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双方合力中药贸易“走出去”前景可期     我国中药注册难产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国天然药物技术标准的不一致。因此,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加快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接轨的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当下“急不可待”的课题。     史万奎认为,为了提升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应当认真推行和实施我国目前已经制定的各类药物标准。对于目前国内与国外不一致的标准,政府应当认证的进行相应的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当前国际上有关中药产品技术标准仍存在不少空白,我国应积极参与相应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内重要标准的国际化,并与相应的国际组织接轨。     让全世界了解中医药,并且能清楚地认识中西方的差异,了解中医文化,离不开多途径的宣传。史万奎表示,西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上,因此,我国应尽可能降低文化抵抗,大力宣传中医文化。     同时,我国中医药企业应加强中医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以现代前沿科技,对实证的中医中药实践进行理论再造,优化理论体系,建立临床路径,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专家共识。     此外,还应加强中药企业国际化营销团队建设,培养既懂中医又无语言障碍的营销人才,主动参与天然药提取物的市场竞争;开展中医幼稚教育。从初中阶段,将中医文章纳入国文课程。高中阶段,国家开设专门的中医院校,从中医高中到中医大学,将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十年为期培养专业中医人才。     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受国际市场诸多限制,其中以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限量为主要指标的技术壁垒,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闫素飞认为,攻克技术贸易壁垒,需要我国出口企业严格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控制有害元素含量。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新的重金属和药残留等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能力。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全国协调一致的有害残留监控体系,加大社会监督力量,从各方面推动我国中药扩大出口。     在2016年伊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认监委就联合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认证体系的合作协议》,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全面推行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闫素飞说:“这一体系的完善对于整个中医药行业而言,意味着整个品质将有极大提升。”     “其实,提高中药国际贸易额,不能局限在战术层面,做短期文章。应该政府和企业联手,以十年为期,从长计议,以彻底改变中医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尴尬局面,为中国经济、为世界人民健康开拓新局面。”史万奎指出。
 
关键词: 中药贸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