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国产磁共振厂商现状一览,他们能盈利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5  浏览次数:127
  医药网9月1日讯 我国的医用磁共振设备院均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未来医用磁共振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高端及专用产品则基本被国外品牌如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垄断,国产品牌大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截止2016年8月28日,国产磁共振有效注册证数量达到132个。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企业竞争国内市场,他们能盈利吗?未来的前景如何?我们下面通过一些公开的数据来探讨一下。     磁共振主要几个大的部件构成:磁体,谱仪,线圈,梯度。核磁里最难的是频谱仪,磁体,还有控制和应用软件。     按磁场强度,磁共振分低场(永磁,开放型,0.2t到0.7t)和高场(超导,1.5t到7.0t)。永磁现在基本是以中国厂家为主,日立西门子都不再进行新品研发。也许接下来永磁慢慢会退出市场,毕竟跟超导相比成像质量较低。     国内现状     2015年全球MRI市场规模为36.5亿美元,西门子、飞利浦和通用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就国内而言,超导磁共振需求量约800台/年,以市场均价500万元/台估算,目前国内磁共振(医用、科研)市场容量约40亿。     据悉,1.5T磁共振超导磁体占MRI系统总成本30%至40%,3.0T磁共振超导磁体占MRI系统总成本的50%至60%。     超导磁体由于其设计的特殊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需要综合的工程化能力、高技术门槛,导致国内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超导磁体产品供应,且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所垄断。     除了GPS,国内就是联影和奥泰能制造医用3.0T超导磁体的。1.5T 还有丰盛、辰光医疗等。所以市场一直呼唤满足国内客户需求的1.5T、3.0T超导磁体并形成稳定供货,以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国产的超导磁共振整机厂家有东软、朗润、联影、奥泰、安科、万东等,其中只有联影用的是自研磁体。     再有,从控制和应用软件方面来讲,国产的超导很多软件不达标。从专利上看,中国厂家的技术还远远落后与国际品牌,如不持续投入研发很难追上。     以上就是国内超导磁共振的技术现状。     政策扶持     从市场角度来看,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7成。基于没有掌握或仅仅部分掌握核心技术和仅剩低端市场的现状,仍然有二十几家企业在生产磁共振。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国家扶持政策幕后起着作用。     例如:东软包括核磁共振在内的政府补贴2013年1.4亿、2014年1.51亿、2015年1.67亿;万东2014年MR政府补助300万;上海联影在6月24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度项目信息公示显示,仅(PET/MR)项目就拿到1250万的政府资助......相信其他二十几家厂商也有数目不等的国家和地方补助。     正是这些国家和地方的补助诱使了有这么多的厂商参与到磁共振的研发中来。     这样也导致了两个结果。一种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面子工程,有可能项目通过了政府的验收,但并不能投产,只是为了项目做样机。     第二种是借力政府支持,加上公司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真正去做了这个项目,后续也能投产。但问题在于技术瓶颈很难突破,即使花了两三年攻坚突破下来了,技术的价格早已经跳水,所以也无法获得可观收益。     国际品牌现在也都有做中低端的(一般OEM),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例如,安徽的一个核磁投标,所有的机器最终还是给GPS拿走了。     要是论价格,国际品牌并不弱势。同时有销量优势,同档机器总体的物料成本理论上会比国产的便宜,因此他们的价格空间很大。可以说中低端的产品其实都在打价格战,利润很低。     这一点也可以从几个上市公司招股报告中看出端倪。     以贝斯达为例,2015年1-3月、2014年度、2013年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56%、42.50%、35.66%,波动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政府资助面前失去了对市场的理性分析。迈瑞在2011年前后,面对2-3亿的政府资助,还是客观的分析了市场和自身的技术实力,没有加入到超导磁共振的竞争中来。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医疗机构依赖进口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核磁共振、CT、MI等高性能产品则大都来自进口。     2015年,针对国产医疗设备的转型升级,政策方一共下发18部文件,国家政策正高度关注医疗器械发展。受此影响,高端医疗器械投资前景值得期待。预计大型影像设备、高值医疗耗材等高性能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政策扶持重点。     那么针对目前的现状,国家在扶持政策上也应该有所调整。     国家不应全面撒网,应该考察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能力,针对每个项目重点扶持两到三家企业,不要搞大炼钢铁似的全国大会战。 这样资金相对集中持久,既形成了竞争又不浪费资源。同时企业也应从长远市场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科研实力上项目,回归市场本质,不应只着眼于政府补贴制定企业战略。
 
关键词: 磁共振;医疗器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