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6日讯 抗癫痫药市场稳步增长。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世界约有6000万癫痫患者。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口的癫痫“终生患病率”在 4‰ ~ 7‰ 间,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 4.6‰,年发病率在 30/10万左右。由此可以推算我国约有 600 万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有 40 万左右新发癫痫患者。
全球抗癫痫药 2013 和 2014年的年销售额均超过 130 亿美元。据国内16个重点城市400多家样本医院数据(见图1),国内抗癫痫药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5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68亿元,每年都保持2位数的增长率。样本医院数据显示,2015年抗癫痫药市场销售约6.7亿人民币。
国内抗癫痫药三足鼎立
癫痫可以分为全面性癫痫发作、部分性癫痫发作和不能分类的发作,不同分型包含多个亚型,针对不同的发作特征,使用的有效药物有所差异。
已在国内批准上市的抗癫痫药约18种,见表1。其中进口的抗癫痫药有7个品种,分别是丙戊酸钠、唑尼沙胺、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和普瑞巴林。而2014年和2015年密集上市的5个抗癫痫新药,均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
据国内16个重点城市400多家样本医院数据(见图2),2015年抗癫痫药销售份额前十的产品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9%。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占据了70%的市场。
丙戊酸钠——经久不衰
丙戊酸钠是由雅培公司开发,1981年首先在日本上市,2001年,由法国赛诺菲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传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医生对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比较熟悉,并且具有价格低廉优势。丙戊酸钠对治疗多种类型癫痫有效,包括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治疗癫痫的一线治疗药。
左乙拉西坦——后来居上
左乙拉西坦由比利时UCB公司开发,1999年首先在美国上市,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左乙拉西坦全球上市的剂型包括片剂、缓释片剂、口服溶液、注射剂,国内仅引进片剂和口服溶液。2009年末左乙拉西坦专利到期,国内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批生产。左乙拉西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样本城市医院数据,2015年左乙拉西坦销售1.7亿人民币。左乙拉西坦已被广泛认作全球治疗癫痫的“金标准”。
奥卡西平——平缓增长
奥卡西平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 2000年首先在美国上市,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自2012年以来,奥卡西平在抗癫痫类用药领域排名第3位,其销售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是较为平缓,据样本城市医院数据,2015年奥卡西平销售约1.1亿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了9.8%。
外企地位稳固
目前,国内样本医院抗癫痫药市场主要由比利时UCB公司的左乙拉西坦、赛诺菲的丙戊酸钠、诺华的奥卡西平、葛兰素史克的拉莫三嗪等品牌占据,外企势力强劲。以上4家外企的销售份额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3.28%。(见图4)
面对抗癫痫药物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药企也都在竞相开发和引进新的抗癫痫药物产品,以争取尽快占领这一领域市场,正如前文所述,2014和2015年,国内药企自主研发并上市了5个抗癫痫新药,而左乙拉西坦的仿制药也陆续获批,有望争夺一席市场。
国内未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
另外,还有8个抗癫痫药,未在中国上市,见表2。其中2008年之后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有6个,分别是卢非酰胺、噻加宾、依佐加滨、吡仑帕奈、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和2016年刚上市的布瓦西坦。
卢非酰胺原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Ⅲ期临床时诺华停止开发,将全球生产和进一步开发权授予日本卫材公司,于2007 年 6 月首先在斯堪的纳维亚上市,2008年11月在美国上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辅助治疗。
拉科酰胺是一种新型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结合拮抗剂,由比利时UCB公司的子公司施瓦茨法姆制药公司( Schwarz Pharma)开发,2008年9月在欧盟上市,10月在美国上市,用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
依佐加滨是钾通道开放剂,由瑞典 Meda 公司(后被加拿大 Valeant 公司兼并)研发,后由葛兰素史克公司获得销售权,2011 年 6 月首先在美国上市,用于18岁及其以上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的辅助治疗。
吡仑帕奈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AMPA受体拮抗剂,由卫材公司开发,2012年10月首先在美国上市,用于12岁及以上癫痫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有或无继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2015年扩大吡仑帕奈的适应症,作为12岁及以上癫痫患者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PGTC)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
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由葡萄牙 Bial 公司研制,2009年10月在奥地利、丹麦和德国等国家首次上市,2013年11月在美国上市,用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是为提高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疗效、改善其耐受性而开发的抗癫痫新药。临床试验表明,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相比,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导致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布瓦西坦由比利时UCB公司开发,2016年首先在美国上市,用于16岁及其以上癫痫部分发作患者的辅助治疗。布瓦西坦是高度选择性突触囊泡蛋白2A受体(SV2A),结构与左拉西坦相似,通过与SV2A结合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其与SV2A的结合力约为左拉西坦的10倍。
布瓦西坦生物利用度高,达峰时间短,反复给药后一周内达到稳定血药浓度,且食物不影响其吸收。布瓦西坦良好的药理学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望成为继左乙拉西坦后又一重磅抗癫痫药物。
关于这6个品种的核心专利情况,可以参见表2。其中,拉科酰胺、依佐加滨在中国没有化合物专利,可能也是这2个品种申报厂家较多的原因之一;吡仑帕奈的晶型专利2025年到期;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有一个2030年到期的合成方法专利;其他品种的专利均在5年内到期。
而6个品种中,除了布瓦西坦仅有原研UBC一家申报,其他5个品种,国内仿制药企业均已提交注册申请。其中,卢非酰胺的申报厂家相对较少,只有3家。
另外4个品种(拉科酰胺、依佐加滨、吡仑帕奈、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申报厂家均不少于5家,尤其是拉科酰胺的申报厂家已超过10家。由此可见,抗癫痫药市场的竞争激烈。目光又回到今年年初刚上市的布瓦西坦,它能不能成为第二个左乙拉西坦?
结语
1.我国约有60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由于人们对癫痫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疗资源匮乏,大多数癫痫患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治疗缺口达63%。因此,还需要普及癫痫常识,让患者科学认识癫痫疾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癫痫病。
2.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但是销售排名前三的品种占据了70%的市场。此外,抗癫痫药物市场虽然大,但是长期被外企垄断盘踞,国内企业还需要奋起直追,在提高研发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药品质量,让患者相信国药,信任国药。
3.新型抗癫痫药中,尚有6个品种未在国内上市,但是已经有不少企业提交了注册申请,竞争相当激烈。究竟哪些企业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