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企收购并购掀起高潮。现在,全球的大型制药企业都在饿狼扑食般盯着新生的药物公司,这些药企大都在最新的生物制药、免疫疗法等领域有一两项成熟的药品,和正在第二、三试验阶段的产品管线,也被资本市场青睐。
尽管收购并购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如巨头辉瑞从2000年开始并购华纳兰伯特和法玛西亚,之后又并购惠氏,成为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制药企业。争抢中小型制药公司的趋势却在最近一两年集中爆发,压力主要来自专利到期的威胁,和新领域的药物竞争。
肿瘤药物公司麦迪韦逊(Medi-vation)是最为抢手的一家。自赛诺菲(Sanofi)4月给出第一个价格后,已经陆续有辉瑞(Pfizer)、安进(Am-gen)、阿斯利康(AstraZeneca)、赛尔基因(Celgene)等公司向其提出要约或传出要约消息。
4个月后,麦迪韦逊已经向其中三家公司提供检视其非公开信息的机会,分别是辉瑞、赛尔基因和赛诺菲。作为一支优秀的投资标的,脚踏三条船的麦迪韦逊的股价也在这期间水涨船高,从4月初的39美元上下涨到现在的57美元附近。
癌症新贵
麦迪韦逊的抢手来源于公司的一款重量级肿瘤产品,前列腺癌药物Xtandi。
Xtandi的峰值销售预测为57亿美元(与合作伙伴阿斯特拉共享),今年预计还将在美国市场带来15.25亿美金的收入。除了这款成熟药品,麦迪韦逊还有在研的乳腺癌药物ta-lazoparib和血癌药物niraparib两条管线,公司CEODavidHung在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中认为talazoparib的销量甚至可能超越Xtandi。
这两条新的管线都是PARP抑制剂药物,也是目前癌症治疗药物的新趋势之一,被认为更能预测临床疗效。在公司7月的最新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麦迪韦逊认为抑制剂药物可能在卵巢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市场带来约300亿美元的总价值。
癌症药物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也是最值钱的领域之一。同样热门的还有糖尿病、心血管药物等。由于新技术的高门槛,好的制药公司数量有限,于是就有了麦迪韦逊被抢夺的一幕。
带着丰厚的“嫁妆”,麦迪韦逊根本不愁嫁。它曾暗示要在高溢价的情况下将自己销售出去。为此,麦迪韦逊两度拒绝赛诺菲的收购要约。在此期间,麦迪韦逊又与辉瑞和塞尔基因签署保密协议,允许接触其内部信息以便达成收购协议。
事实上,两家公司还曾因收购陷入争执。麦迪韦逊认为赛诺菲的收购价格严重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于是今年5月,身为麦迪韦逊股东之一的赛诺菲启动了寻求罢免麦迪韦逊现有8名董事会成员的计划,麦迪韦逊的股东们可以在7月25日之前就此进行投票表决。麦迪韦逊也争锋相对,敦促股东拒绝赛诺菲重组麦迪韦逊董事会的提议。直到上个月麦迪韦逊才与这家自己的股东公司签署收购保密协议,进入谈判议程。由此可见麦迪韦逊的底气。
与麦迪韦逊的春风得意相比,赛诺菲——意愿最强烈的收购方,如今却并不如意。7月29日,赛诺菲公布了二季度财报,集团总销售额下降0.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每股收益下降10.0%的成绩,为其去年新上任的CEOOlivierBrandicourt一年多的成绩做了一个不太完满的注脚。为了挽救接下来几年任期内的成绩,Brandicourt在一次投资人电话会议中提到,公司收购麦迪韦逊的动作要更迅速。
赛诺菲情敌众多。同样与麦迪韦逊签下保密协议的辉瑞和塞尔基因,以及继续向麦迪韦逊伸出橄榄枝的阿斯利康,这些公司无一不是和赛诺菲一样,手持大量现金,四处寻求优质的投资标的。
当然,即使抢不到麦迪韦逊,制药巨头也不会放弃,市场上还有Alexion、BioMarin、Incyte,这些制药公司同样是投资人眼中的肥羊。
巨头的忧虑
一边是麦迪韦逊们的有恃无恐,一边是制药巨头的势在必得。领先的药企巨头们疯抢中小制药公司的背后,是传统药企对未来的焦虑:现有的成熟药品将大量地在未来五年内失去专利保护,新的药品又还在研发之中,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且制药巨头们大都历史悠久,面对如今生物制药的趋势,人才队伍也感到力不从心了。
在这轮收购中,曾传出出价100亿美消息的英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就因其明星产品Crestor今年7月即将专利到期,公司新产品销量不振。
制药企业的影响力来自其药物的治疗效果。新的药物技术不断涌现,为了维持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保持投资人的信心,传统制药巨头如辉瑞、默克、阿斯利康等也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庞大,通过收购、并购、重组,增加管线产品。
争夺麦迪韦逊的公司都是典型并购案例的主角。
以辉瑞为例,其2015年的业绩刚刚夺回制药企业全球第一的宝座,但实际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连续5年下降,而主要原因就是药品专利独占权的丧失。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兼并收购计划是CEOIanRead公开承认的战略,目前已经陷入了通过买买买的并购维持增长的局面。近两年的收购意向,包括Hospira、Innopharma、AnacorPharmaceuticals等,都是辉瑞在补充药物研发新趋势中的不足,以更快拓展新的业务版图。
愤怒的赛诺菲同样感到无奈:公司自身的研发缺乏后劲,业绩不佳。赛诺菲2015年的销售额为370亿欧元,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分析人士的期望值,其抗糖尿病旗舰药物Lantus已遭遇仿制药的竞争。公司急需寻找新业务,以弥补糖尿病营收下滑的影响。收购麦迪韦逊是赛诺菲在利润丰厚的肿瘤治疗领域拓展业务的机会,可以缓解赛诺菲的财务压力,为研发争取时间。两条研发管线也是未来业绩的保证。
与辉瑞和赛诺菲相比,赛尔基因的底子稍显薄弱,但却是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去年40%的销售被投入到研发,收购的项目从包括CAR-T到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疗法、肿瘤代谢、表观遗传,到传统小分子、抗体,几乎涵盖了未来10年所有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领域。
制药巨头的增长势头固然难以保持,但我们也不必为制药巨头担心。药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即使是增长迅速的新兴药企如麦迪韦逊,自筹资金也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研发需求,不得不待价而沽。制药巨头手握大量现金四处收购,或许正是那些优秀的制药新秀和他们背后的投资人乐于见到的。(中国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