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13日讯 决定不少流通企业生死存亡的两票制、营改增、GPO等政策出台,在被国药控股甩得很远,上药集团紧逼之下,华润医药意欲香港上市,募集10亿美元,其意图明显:并购整合,实现大扩张,与国药控股一较高下。
傅育宁,在近几个月成为财经媒体的聚焦点,原因在于:在那家中国最大地产公司万科的控制权之战中,傅育宁代表昔日默默无闻的大股东华润成为万科谜团中的关键先生。
近日,华润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此后,其发布587页的招股说明书,表明此次募资主要投向医药的分销和零售领域。多家媒体报道称,此次华润医药拟募集资金10亿美元。
蜇伏两年,逐渐消弥了宋林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这家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靠前的央企希望能强势宣告自己的话语权。
这个时间点,华润医药为何会选择香港资本市场?而其以如此明确的态度表示对医药流通寄予厚望,其意义何在?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吧。2016年,香港恒生指数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交投也并不活跃。而华润医药的招股书中并未就业界最关注的募资金额、发行股份数量,以及挂牌上市时间等具体细节做出详说,缘故也在于此。业界传言,此前华润医药期望募资是15亿美元,受市场影响,不得不下调至10亿美元。但是联交所仍是其第一选择,原因在于:首先,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傅育宁和以外贸起家的华润而言,都是最熟悉的战场;其次,另一个可供类比的参照物是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央企国药控股,此后国药控股凭借资本助力,在中国医药商业版图内跑马圈地,一举奠定霸主地位。
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放到医药流通领域的大背景下来看。
流通业承压
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华润医药目前的商业销售规模处于第二位。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过去三年的营收分别为735亿元、884亿元、967亿元。
2011年5月,商务部在经历一年考察后,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提出,5年的发展目标是“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过百亿商业集团”。
彼时的中国医药商业领域,年销售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不到10家,而千亿级别的没有一家。其中位列前三强的是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医药。这三家的行业地位,及企业性质决定了其被寄予冲击千亿商业集团的厚望。
按照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国医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据前三甲,总收入达4749.77亿元,占前100家主营收入总和的48.56%。冠军国药以2776.45亿元的营收成绩将后两名远远抛下。
看三者营收,不难看出,其实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上药与华润均资源丰富,进攻力十足,但与国药控股的发展速度相比,差距日益拉大。
具体而言,华润医药2015年时,医药分销网络仅仅覆盖全国19个省份,零售业务按照2015年收入排名,零售网络只能位列全国第九。按照医药商业发展的逻辑,强者恒强,华润在这个阶段压力很大,向前,国药控股已经将其甩的很远,向后上药集团步步紧逼,与其距离日益缩小。
而现在需要做的是,这家旗下企业达到2300家的央企需要有所作为。华润医药继续加快步子,完善医药流通领域的布局。
时机来了
在2010年前后,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攻伐之战趋于平缓,上药、国药集团均充当了此次的并购的急先锋,被称为医药流通领域,国进民退的大时代。此后,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格局基本稳定,国药、华润全国布局,上药集团、广药集团、南京医药等区域龙头格局形成。
但今年以来,两票制、营改增、GPO等危及医药流通领域企业存亡大政策逐步出台,医药流通领域的格局巨变正在暗潮涌动。这对于华润医药这样有背景、有资源的巨无霸而言,是一个绝佳出手的机会。未雨绸缪,募集资金,展开大布局,必然是各大流通企业当下给予展开的事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两年,医药流通领域的格局基本稳定,但是上药集团、广药集团等地方诸侯均动作不断,向外扩张,逐步布局全国,且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等展开各类尝试,图谋天下。而国药控股,经过改革之后,引入民营资本,发展颇为迅速。唯独华润医药过两年,却鲜有引人瞩目的动作,且有高层动荡影响,在竞争之下,压力应该不小。
因此,此次华润医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最大的改变将是对医药流通领域的进一步整合,对于标的,如华润医药这般大玩家,绝不会去收购小流通企业,而是以省份为单位,逐步收购此次受益两票制的地方龙头,当然不排除收购大型区域龙头与国药控股较高下。
这次医药流通的行业巨变,角力过程并非简单,目前医药流通领域超过百亿元销售额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益两票制,是他们发展壮大的一个机会,而华润收购的标的是他们或者他们在当地的竞争对手,而且另一个领先的对手,国药也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