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2015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5  浏览次数:126
    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9.8万份,较2014年增长5.3%;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9.3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8.2%。《报告》显示,2015年,65岁以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21.5%,严重报告比例达28.7%;且自2009年以来,这两项比例持续7年上升,提示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用药问题,需格外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加强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监护。

    根据《报告》,2015年我国已有28万余家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用户,全国96.6%的县有报告,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1044份;各项指标均较2014年有所增长。

    2015年,全国共收到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1.3万余例,占总体报告数的36.7%,其中严重报告2.84万余例;与2014年相比,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上升1.2%,严重报告增长16.6%;严重报告中,排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抗结核病药、β-内酰胺酶抑制药。在中药注射剂方面,全国共收到不良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9798例次,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

    《报告》还特别提出应关注心血管系统用药安全,2015年化学药不良报告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0.3%,仅次于抗感染药,连续5年上升;按化学药口服制剂排名,不良报告数量前20名的药品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多达7个。《报告》提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要注意鉴别疾病类型和分期,恰当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