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13日讯 福建三明,地处闽中山区,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排名福建省中等靠后,这样一个因国家小三线建设诞生的城市,从2012年以来因医改而声名鹊起。
四年时间,三明从“治药”入手,继而撬动公立医院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医保改革等“老大难”问题。
然而,伴随卓著成效的是针对三明医改从未平息的争议和质疑。不断有自称三明本地医生、医院管理人员者表示,压低药品价格导致了药品质量下降和多种药品短缺,说好的医务人员年薪制并未落实,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负担并未真正降低……
7月12日,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作为首批医改综合试点省份的福建医改经验。三明作为福建医改的头阵成为发布会焦点,对于争议,也做了正式回应。
中标药品均经“飞检”
“拿奥美拉唑比较,中标的是省里某厂家的药,40mg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都是1到2元,静脉炎比例非常高,容易过敏,基本不敢用。门诊用过一次阿奇霉素,过敏性休克了。”一位自称是三明医生的网友对媒体表示。
三明着力压低药品价格,是否带来了药品供应质量方面的隐患?7月12日的发布会上,记者就此向三明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于修芹求证。
于修芹表示:“目前无法确定药品价格和药品疗效之间存在多少正比关系。从市场情况来看,药品价格虚高,严重背离价值,因此贵药不一定是好药。”
而福建医改特聘顾问、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分价钱一分货。背后有市场规律的支撑。”
应亚珍认为,目前三明的做法是压低药价虚高部分,这种虚高主要是由流通等环节导致的,药企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只要这种“压价”没有使药企的价格低于成本,对其收益影响不大,药企就不存在偷工减料的动力。
此外,应亚珍表示,药品招标采购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药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在合理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药品。在这个系统内,药品质量合格是前提,而不是药品招标采购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表示,福建省食药监部门对全省的中标药品,均以“飞行检查”方式实行非常严格的质量监督。根据检查结果,药品的质量均是合格、可信赖的。
而对于有医生、患者提出药品过敏现象,应亚珍表示,其原因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药品质量是否是真正的原因,应从当地医政医管部门对药品事故、不良反应调查、监测结果中验证。
至于医改是否加剧了三明的药品断供情况,应亚珍表示,据其多年在医院药房的跟踪调查,药品断供在改革前就存在,改革后,断供情况没有明显变化。
应亚珍称,导致药品断供的原因有很多,因为药品本身利润薄,甚至没有利润而导致的断供现象在全国也普遍存在。此外,即使果真存在断供加剧的情况,在抓“药价虚高”的主要矛盾中,冒出小问题、新问题,也很正常。
应亚珍建议,为防止低价药断供,福建省将来应出台具体的“打补丁”政策,确保低价药、常用药合理的利润空间。
此外,三明还探索了药品报备制度,如果出现药品短缺,医院会立刻报备,以便卫生部门调配替代药品。
年薪制与绩效考核挂钩
三明医改中医务人员的年薪制,从实施之初就备受外界称道。记者了解,这项制度最早从医院院长、医师、药师、技师开始。
但据媒体报道,有三明当地医生表示,年薪制度实为“一纸空文”,对大部分医护人员来说,能拿到规定年薪的60%已属不易。还有人反映,实行年薪制以后,三明的医护人员流失严重。
对此,于修芹回应,“由于缺乏区位优势,三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位置靠后,人才流动是三明市的常态,并非医改产物。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相较改革前,改革后的人才流动没有太大变化”。
应亚珍则称,通过调研发现,三明的年薪制实为“目标年薪制”,在这个制度中,目标年薪是作为天花板的限额。医务人员实际能拿到多少年薪,还是与绩效考核和医院的财务状况挂钩。
应亚珍认为,与绩效考核脱钩的年薪制必然难以体现多劳多得,因此,在年薪制的基础上加入绩效考核,是一个颇为精巧的设计。记者了解到,经过测算,医务人员平均能拿到目标年薪的80%到85%。
应亚珍也承认,三明改革之初,确实出现过少量外流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过去一些能拿较多药品回扣的主任医师无回扣可拿,收入明显减少,导致其外流。“这只能说明改革还没有连片联动,使灰色收入还有存在空间,而非改革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