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阿里健康二次布局药品追溯平台 或难解业绩之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7  浏览次数:108
  医药网5月16日讯 在交出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之后,日前,阿里健康对外宣布将“建设开放的、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     据了解,阿里健康此前在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之时,受市场诟病的问题之一便是给制药企业及药品流通企业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如今,阿里健康则选择了变通: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不过,阿里健康的这种做法是否会被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观察。     借政策东风     4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指出,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企业的主体责任。     此外,意见还指出,“鼓励生产经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方,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产品追溯专业服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得强制要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受指定的专业信息技术企业的追溯服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的意见稿看起来是给阿里健康量身而定。“国内能将这一平台做起来的数据处理企业,也就是阿里健康了。此外,阿里健康这几年确实在电子监管码这一块投入很多”。     不过,在这一方案中,制药企业成为药品追溯体系的主体责任方,并未涉及流通企业、终端(药店及医院)。      “两年来我们投入了近亿元改造升级药品电子监管网,是因为我们相信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是防止假药的最有效手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怀疑和阻挠,但我们找假药‘麻烦’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说。     问题待解     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所获得的收入曾是阿里健康主要收入来源。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6个月财报中,公司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为2137.1万港元,同比增长14.6%。公司称收入增长的原因是自零售药店收取入网费收入及提供增值服务收入攀升。     不过,在今年2月份,阿里健康交出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运营权。这也意味着公司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一次,阿里健康宣布筹建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也很难给公司带来与此前相应的收入。     此前,负责药品零售的多家连锁药店联合声讨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理由之一便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一次,阿里健康也表现出了“诚意”: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逐步对码制标准、接口开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升级,降低平台运行成本,丰富功能。     对于是否靠此业务赚钱一事,阿里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首要目标是在保证新追溯平台自身技术支撑成本的基础上做好追溯生态系统,次要目标是和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方面,探索提供定制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阿里健康此前刚刚接手了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的独家运营权,并收取服务费用。这是公司失去电子监管码之后获得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     尽管阿里健康表示会降低进驻企业的成本,但公司拟筹建的第三方追溯开放平台,企业成本、运营的独立性、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仍是包括药企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