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33.8%,全国有28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为了过度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违反规定使用防腐剂;为增加产品口感,违规使用甜味剂等;为修饰产品外观,违规使用着色剂,或在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亚硫酸盐等进行漂白处理;为阻止或延缓食品正常的褪色、氧化、酸败、浑浊及风味改变等,违规使用稳定剂;也存在因误读食品安全标准、工艺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况。
二、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2.9%,全国有27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原材料生产、储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产品的包装密封性不好,造成二次污染;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如未按要求进行冷藏或冷冻处理,造成微生物过度繁殖。
三、品质指标不合格
食品品质指标不合格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1.1%,全国有29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生产工艺控制不到位,原材料把关不严,以及储运过程不符合要求等。比如,肉及肉制品在生产过程或储运过程中温度、时间控制不当,肉类制品中的油脂被氧化产生酸败,导致酸价超标;酒类产品包装不严密、计量器具不准,造成酒精度不达标等。
四、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7.3%,全国有21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滥用农兽药,或者农兽药使用时未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另外也有可能是长期不规范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蓄积,进而导致农药、兽药在产品中的再残留等。
五、金属等元素污染
食品中金属等元素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5.0%,全国有25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部分地区水体与土壤等存在重金属污染,通过种植、养殖环节进入食物链条;企业原料把关不严;另外也有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的金属元素迁移到食品中等。
六、检出非食用物质
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物质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2%,全国有18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生产者为了起到改变产品的外观、口感、功效等特定效果而人为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质;另外也有可能是生产加工以及运输、储存过程中部分非食用物质迁移至食品中所致等。
七、真菌毒素污染
食品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1.5%,全国有9个省份抽检发现此类问题。原因主要有:食品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污染产生真菌毒素,或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导致在终端产品中产生真菌毒素等。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具体抽检信息可在其政府网站或通过其他有效途径查询。其中,总局本级和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检信息也可以在总局政府网站“食品抽检信息”专栏(http://www.cfda.gov.cn/WS01/CL1689/)查询。
特此通告。
附件:2016年第一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6年5月9日
2016年第83号通告附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