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评论:控制药价需给生产者留下必要的利润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6  浏览次数:121
  医药网5月10日讯 最近,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药荒”,部分药品在药店里难得一见、黑市中却身价猛增,例如鱼精蛋白,现在全国性缺货,心脏病人排队等药“救心”。(5月5日央广新闻)     事实上,当下的药品集中采购,其宗旨当然是控制药价,而尽量压低药价,固然是买家的本分,但价格与利润率从来都是生产与供给的指挥棒。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美价廉同样要符合市场规律,即必须给生产者留下必要的利润空间。因此,假如药品集中采购一味追求“廉价”,甚至因为行政指令要求每年的药价必须有多少比例的下调,而透支“廉价药”的利润空间的话,不合理的“廉价”,注定不可能有长久的“便宜”可占。     按理说,药品集中采购,其实本不该只是压价这么简单。毕竟对于药品的供应而言,价格仅仅是一方面,药企的实力与产能,药品的供应链风险,同样应该有充分的考量。在这方面,即便是普通的企业寻找供应商,也会在价格与供货风险间作综合考量,并且还要选择多家供货商以确保供货安全。     在这方面,同样发生过药品短缺现象的美国,则除了建立药品储备库之外,还筹建非盈利性药厂以保障廉价药品的供应,成了廉价药,可不再参加招标,甚至可以适时提高价格,以避免被过度压价而遭逆向淘汰。面对频发的“药荒”现象,相比单方面的指责药企“闹涨价”,药价形成机制中的扭曲与缺陷,或许更需反思并纠正。
 
关键词: 药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