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15日讯 这两天为了甘肃中医特色医改,网上都要吵翻天了。
4月13号,卫计委召开例行发布会,邀请甘肃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介绍甘肃省中医特色医改的做法和成就。结果,明星厅长刘维忠不负众望再次引爆舆论。
金句实在太多了,随便摘一个都是头条标题的节奏!
“我们发动农民种苦荞麦,多数糖尿病人吃了血糖就好了,用食疗的方法解决慢性病。”
“舟曲泥石流的时候,许多人由于恐惧,失落,睡不着觉,患了抑郁症。后来北京一个中医发了一个方子,很简单,用黄花菜煮成水治抑郁症就没有问题,我调了两吨黄花菜,用了12口大锅熬黄花菜,一个人一个纸杯子,黄花菜一毛钱,纸杯子一毛钱,两毛钱,七千个单子,一人花了1.4元钱,所有的抑郁症都没有了。”
其实刘维忠不是空口白话,人家说的都是有中医中药典籍作为依据的。但是,不管什么事只要扯上中医那就永远也说不清了。有一帮挺中医的,也有一帮黑中医的,谁也不服谁。
而中国医疗器械要提醒微友们的是,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发展中医特色医疗器械已经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在一个月前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列为包含各行各业的100多个重大项目之一。
在器械圈,一起列入的只有手术机器人、基因检测、核医学影像设备等高性能医疗器械、可穿戴设备。
能被列入的那都是未来5年国家的发力重点啊!而其实甘肃省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中医特色医改试点省份。
就当前现实来说,甘肃的经验应该不会全部推广到全国,至少发达省份不会。
因为甘肃搞中医特色医改的前提之一就是:经济不发达,穷,不管是政府财政还是老百姓手里都不如大多数省份那么有钱。
但是穷人也会患癌患肿瘤啊,甘肃的推广中医其实更重要的也是治未病,减少患病人数。期间做法或有不合理,及夸大成效之处,但如今争议明显歪了。
言归正传,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要重点发展中医特色医疗器械。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几乎都设有中医医院,西医医院也设有中医科;乡镇和社区也要求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还有不少针对亚健康、康复理疗的特色医疗中心或科室。这其中的商机是不小的。
但是看好了,国家鼓励的是将现代科技与中医理论集合的医疗器械,而不是拔火罐、刮痧板这种。
国务院年初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推进中医药创新”部分,明确提出:“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
这类设备,通俗的说,分为中医诊断设备和中医治疗仪器。
中医治疗仪器,比如红外线针灸治疗仪、中药熏蒸仪、推拿理疗仪等等,是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提供相应的治疗参数,再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甚至在不少企业人士看来,中医临床治疗设备市场已成红海。
至于中医诊断设备,包括中医脉诊仪、舌脉体质辨析仪、经络检测仪等,通过采集脉象等信息,为诊断提供参考。目前,这块算是个蓝海。
但是,与此同时,不管是市场,还是技术标准等都很不成熟,缺乏规范化的统一标准,设备也大多不够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
目前在上游的诊断领域,仍是以B超、MRI、CT等为代表的西医大型诊断设备大行其道。在临床上,中医诊断设备还没有得到公认,中医生们的接受度也还需要培育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