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3月14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表示,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3亿。她建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都说养儿防老,但现在却越来越难。首先是生育率大幅下降;其次是人口流动性加大,空巢化日益严重。
今年的两会有很多代表委员关注养老问题,我们先听一听,老百姓(41.900, 0.85, 2.07%)养老有什么难处。
问题一: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大
百姓说: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在外地打工,父母都在农村。我们两口想把公婆接到身边,可是条件不允许;想送他们到城里的养老院,老人又担心融不进去。
王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应当将“互助养老”作为探索解决养老危机的新型模式,为养老机制探路。要重视养老文化的传承性,正视城乡差距、供求差距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探索以“互益”为理念、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的互助养老模式。
李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应设立分类专项资金,直接资助农村养老院。互助养老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专门服务员,由入住养老院、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互助服务。同时还可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
点评:一些地方已经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模式,但由于资金匮乏,缺少可持续性。但这至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如果政府和社会多倾听他们的声音,相信这一模式可以逐步完善。
问题二:养老机构缺医疗功能
百姓说:我已经80多岁了,还患有高血压。之前生了一次病以后就主动提出住养老院。可是孩子们考察后觉得养老院的医护不够专业,怕照顾不了我。
范利(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绝大多数老年人带病生存,尽管我国老年医疗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庞大,但总的满足率仅为15.9%。医养分离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老而缺养”,社会养老机构缺乏;其次是“养而缺医”,养老机构缺乏医疗功能;第三是“医而缺人”,医疗养老缺乏专业人才;第四是“人而缺管”,医疗养老缺乏行业管理;第五是“管养缺行”,医疗养老缺乏产业体系。
点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如范利所说,医养结合的供需差距非常大,要填平这个差距,还需要破除制度障碍,让人才和资本自愿进入养老领域。
问题三:老人出门“障碍”不少
百姓说:我自从去年中风以后出门就需要坐轮椅,这才发现有多么不方便。其实我身体没有大碍,要是地铁里都有电梯,我还能坐着地铁去逛公园。
朱建民(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一说起无障碍设施,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残障人士无障碍。其实我国除了8500多万残障人士,还有2亿多的老龄人同样面临着诸多障碍。
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促进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加大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环境的规范、规划和投资建设,实现我国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的转型升级。
点评:2亿多老年人加上8500万残障人士,数字非常庞大,可是我们的社会却没有足够重视。大多数天桥是没有电梯的,许多地铁里走着走着就会碰到楼梯,哪怕只有两三节。不为现在的老人着想,也就是不为将来的自己着想。实现居家养老,还需要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和整个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