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国家医保目录七年未调 创新药准入应建立快速通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8  浏览次数:86
  医药网3月14日讯 从2009年到现在,国家医保目录已有7年未变。由于在此期间研发上市的新药没有机会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创新药的销售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也挫伤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提出应缩短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探索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快速通道。     近年来,我国新药自主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研发出一批高质量新药。国产创新药的上市,迫使进口药价格降低,减轻了医保基金压力。然而,由于新药获批后未能及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对患者而言,创新药物往往是患者急用的,比如像肿瘤、糖尿病这样重大疾病的治疗新药,药价比较高,如果不能报销将使很多自费患者难以承受;对药企而言,进入医保意味着稳定的销量,持续的市场覆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增长,一个药品进不进入医保目录,销量可能相差10倍。”一位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创新药不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也给制药企业设立了难以逾越的关卡。     事实上,这也进一步导致药企不敢在新药研发上加大投入。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而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23.63%和24.92%。目前中国制药企业绝大多数从事仿制药,研发创新药的企业凤毛麟角。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当今世界,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但目前从创新能力上分析,国内制药企业与我们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际制药巨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建议国家将创新药物尽快纳入医保体系。      “一方面,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通民众想要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新药依然很困难;另一方面,临床使用制约明显,销售不能上量。由于很难短时间内收回研发成本,大多数企业不敢在新药研发上加大投入,挫伤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常委、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表示,从国际上看,在法国、美国、日本,新药从上市到获得最终报销许可的时间是半年至一年,德国、英国则只要一个月。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机制。为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药物产业化、市场化,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意识,亟需加大对创新药物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医保方面的政策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建议,改革医保药品目录遴选机制,打破目前僵化的周期性调整。对于创新药,尤其是临床急需而之前缺乏和打破进口品种垄断的产品,一旦临床获批上市,应尽快组织专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在上市一年内(完成上市后安全性观察)尽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个过程可以和国家的价格谈判联动,以避免招标进院等各种地方性政策的干扰,确保新药纳入目录后能尽快实施。     陆春云也建议,应将创新药品优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明确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评价标准和条件,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直接纳入医保目录。对已上市的创新药物,尤其是解决重大疾病或填补市场空白、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应该优先纳入医保目录。对于创新药已经获得价格批准的,国家应明确鼓励尽早进入临床使用,通过竞争性的谈判机制,上市一年后(完成上市后临床试验)即可经评估进入报销目录。通过快速通道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不再经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院二次议价环节。尚未能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建议在招标采购环节设立针对创新药的鼓励机制。     此外,陆春云还建议,应规范医保药品目录更新调整周期。现有的国家医保目录更新周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药研发上市速度和民众对治疗效果的需求。缩短药品招标周期对药品采购周期内新上市的创新药品,建立增补或备案采购的绿色通道。更新周期缩短至每两年一调整、一年一增补,并严格执行。完善医保药品目录遴选的科学评价机制,并与国家新药审批制度衔接。
 
关键词: 医保目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