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零售渠道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回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02  浏览次数:105
医药网2月26日讯      整体市场表现     作为中国零售药店渠道流通的最主要产品,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2015年第三季度零售药店渠道的MAT销售额* 已达到630亿人民币(数据来源:IMSPharmaTrend™ 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呈现上涨趋势,但销售量有所下降。     其中,非处方药2015年第三季度的MAT销售额为528亿人民币,增长率为9.2%,药品均价上涨是本轮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中成药继续以11.4%的MAT增长率占据超过65%的非处方药市场。而西药市场依旧疲软,MAT增长率为5.2%。     销售额* :零售药店采购金额     MAT(滚动全年数据)*:指定时间节点往前追溯12个月的数据总和,此处指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销售额。     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市场表现     从IMS PharmaTrend™监测的40个核心城市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贡献主要来自国内企业(86%),2015年第三季度的MAT增长率为11.4%,其主要阵营集中在三四线及其余中小城市。跨国企业的主要销售依然集中在一、二线较为发达的城市,涨幅依旧微弱,为1.3%。国内企业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中成药,无论在价格还是销量上,国内企业中成药的市场份额都已超过50%,并且销售额增长高达11.8%。     从省份角度来看,2015年第三季度的MAT10个省* 占据了61%的全国市场,其中广东以19%的市场份额居首。国内企业在各个省中均贡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对于省份有不同的市场侧重。跨国企业的西药产品在江苏和辽宁2个省份中的市场份额最高,与此同时,国产中成药在浙江省的市场份额最高。     10个省份* :广东、四川、江苏、河南、辽宁、湖南、浙江、山东、湖北、河北     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作为集中度高的市场,排名前20的厂商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其中仅5家为跨国公司,占有6.8%的市场份额,其他均为国内企业。汤臣倍健以25%的强劲MAT增长率,位居销售榜首。而惠氏以9.2%的MAT增长保持跨国企业第一、总排名第三的市场地位。       主要品类和产品的市场表现     纵观品类情况,“咳嗽、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治疗”依然是中国零售药店渠道最大的品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给”其次,第三为“镇痛类”。但“咳嗽、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治疗”品类的MAT增长率比较缓慢,为1.7%,“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给”品类为8.3%,而镇痛品类的MAT增长率为18.1%,超过市场整体。“滋补剂和其他刺激剂”品类虽然市场占有较小,但增速最快,为38.9%,主要得益于其中阿胶类产品的价格增长。     从产品排名情况看,其整体表现也与市场总体及品类表现相一致:     排名前20的产品中有12个中成药产品,6个西药产品,保健品仅为4个     仅有4个产品来自于跨国企业,其他均为国内企业产品,且国内企业产品总体的增幅也远远大于跨国企业产品(分别为29.5%和1.3% )     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给类和镇痛类产品最多,分别为6个和4个     山东东阿阿胶的阿胶产品全年滚动销售数据位列第一,MAT增长率也达到28.5%。惠氏的钙尔奇和山东福胶的阿胶产品紧随其后。     40个城市名单*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沈阳、武汉、成都、佛山、大连、济南、西安、哈尔滨、长沙、宁波、青岛、无锡     三线城市:郑州、东莞、太原、合肥、南宁、福州、南昌、石家庄、呼和浩特、常州、徐州、温州、贵阳、淮安、临沂、台州、烟台、潍坊     四线城市:惠州、宜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